谈到中国历史上惩贪官,反腐败最厉害的皇帝,恐怕要属明太祖朱元璋了。这位出身贫寒,讨过饭放过牛,当过游方和尚,从一个马弁干起,最后得了天下的皇帝,对世间人情世故的了解,比起一般人来要透彻深刻得多。登基执掌天下以后,他多次告诫属下:“天下新定,百姓财力困乏,犹如刚会飞的鸟,刚栽上的树,万不可拔羽毛,动树根。只有廉吏才能严格约束自己,爱护百姓。贪吏则必然肥己害民,请你们引以为戒。”
这位贫民出身的皇帝打小苦惯了,坐了江山之后,不单自己节俭,而且对手下也抠门儿,也许明朝官吏的正式工资是历史上最低的。据史载,若按照级别来划分,省部级干部每年的工资是576石大米,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月薪大约是12000元左右;司局级干部每年的工资是192石大米,月薪大约是4000元左右;县处级的七品官每年工资是90石大米,月薪大约1800元左右。(《明史》二十七卷《职官志》)
兴许有人觉得,这工资也不算低了。可是,细心的人曾经给算过一笔账,算完后您再瞧,这挣到口袋里的银两可就有点儿可怜了。首先,当时朝廷发的都是实物工资。官员领回家的不是大米,就是布匹,甚至还有胡椒、苏木,当然也短不了还有银子,可这一切都要按大米折算。于是折算率就成了朝廷斗心眼儿,玩猫腻的一招!《典故记闻》中载:明朝的户部曾将市价三四钱银子一匹的粗布,折算成30石大米,而30石大米在市场上至少卖20两银子。倘若以此来折算,完全把布匹当成工资来发,一位县太爷每年才能领3匹布,这样的粗布拿到市场上只能换2石大米(将近200公斤),月薪也就合400多块人民币。这么一算,明朝司局级和省部级的高干,月工资也就1100至3000多块钱左右。再者说,那时没有社会福利,也不时兴公费医疗,一旦官员退休,生老病死无依靠。成化十五年,户部尚书杨鼎退休,皇上加恩,每月才给了2石大米,不过400来元人民币。这还是财政部长的待遇,一般官员还享受不到。
最后,过去不讲究计划生育,也没有双职工这么一说,中国人讲究“多子多福”,喜欢儿孙满堂,官吏们要是有个七八口子,拖家带口,全指望这点儿薪水糊口度日,得!生活条件比如今的下岗职工也强不了哪去。(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
史料记载:一次,朱元璋心血来潮,想到属下家中私访。于是,事先没告诉任何人,他微服简出,来到了弘文馆学士罗复仁的家里。像罗复仁这样的学士,在明朝一般都是官居五品的大员。可朱元璋来到罗家一见,大吃一惊。罗复仁家的房屋又旧又破,室内仅有几件旧家具。罗复仁本人在家中,登梯爬高正忙着粉刷墙壁。一见皇上驾到,罗复仁赶紧从梯子上下来,吩咐夫人给皇上搬椅子。可室内的家具太破,无奈之下,只好让大明皇帝坐了回板凳。朱元璋未曾料到弘文馆学士的官邸如此寒酸,顿时动了恻隐之心,旋即赏给罗复仁一处豪宅。明朝万历年间著名的清官海瑞,在江西兴国任知县时,为了给母亲做寿,因为生活窘迫,只买了两斤猪肉,甚至连桌上的蔬菜,也都出自他亲自督率差人在衙门后院自己栽种的。(明史《海瑞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严刑峻法,思想教育,反腐,朱元璋,手段,明太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不分男女,一律穿旗袍!||上一篇:明太祖朱元璋的反腐手段:思想教育加严刑峻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