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历史上奇谋未遂案点评(2)

编辑:Jina 来源:中国怀旧网
 
二、韩信没有帝王心,终被刘邦当猴耍 
   
  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项羽在中原大战数年,双方均已人困马疲,谁也难以取胜。而此时韩信取河北,下山东,所战皆捷,声威大振。手下精兵数十万,又被刘邦封为齐王,俨然成为刘、项之外的一支独立力量。 
   
  这时有个叫蒯通的人,向韩信献计道:楚汉分争,使天下涂炭,要没有贤圣出世,老百姓的痛苦何日能解啊。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全都系于你一人之手,你帮刘邦则汉胜,你帮项羽则楚胜。但依我看,你不如两方都不帮,自成一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让天下休养生息几年。然后再看形势,可则独霸天下,否则也可以称王一方也。这是老天爷给你的良机。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你可不要放弃啊。 
   
  韩信听了,道:话虽不错,但汉王待我不错啊,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我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蒯通想,糟糕,这家伙用兵如神,处世却如呆瓜。连忙将当年文种、范蠡的结局及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说给韩信听。韩信听了虽有动心,却犹豫几天,下不了决心。最终还是不忍背叛刘邦,挥兵西出,十面埋伏,大败项羽于垓下。 
   
  韩信为刘邦立下如此大功,结果竟被刘邦吕后以谋反罪名,第一次如擒猴般缚在车后,押回长安。第二次干脆一刀杀死。韩信只能在死前哀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陋史氏曰:韩信若无反心,当年为何自讨王爵(时刘邦尚未称帝,亦只汉王耳)?若有反心,蒯通献计时正是良机,却又为何不听?临死反悔,又有何益!正是痴云隔断须弥顶,脚尖难迈一字关也。话又说回来,设使韩信当年听了蒯通之计,正不知中国人后来是姓汉还是姓齐哩! 
   
  三、曹爽不听贤人言,身死族灭无人哀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临死前,招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进前,令二人同为顾命大臣,辅助八岁的幼子曹芳。曹爽当政后,却忌司马懿及其二子,不久就以明升暗降手法,转司马懿为太傅,而自己大权独揽。司马懿韬晦忍让,装病卖傻,以麻痹曹爽。十年后,趁曹爽与皇帝一同出首都谒陵之际,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将首都洛阳城门紧闭,大军部署四周,然后令曹爽兄弟马上拥帝回城,听候处理。 
   
  曹爽一听此信,如五雷轰顶,惶遽不知所以。大司农桓范得知此事,火速骗出城门,急趋曹爽营中,献计道:赶紧带皇帝到许昌去,然后号召四方将领,共同来讨伐叛逆。曹爽兄弟听了,面面相觑,一言不发。桓范又大声道:此去许昌不过一两天路程。到了那儿,以皇帝命令号令四方,谁敢不从。赶快去啊!曹爽兄弟楞楞地仍然没有反应。磨蹭一夜,曹爽终于决定投降,道:罢了!罢了!让司马懿那老头去折腾吧,回去我就做个富家翁舒舒服服过一生吧。于是垂头丧气地带着皇帝回去。孰料司马老头连富家翁也不给他做,没多久就以谋反罪名处死了他并夷灭三族。 
   
  
  四、杨谅本是纨绔种,羊质虎皮何为反 
   
  公元604年,尚未登位的隋炀帝杨广,弑父蒸母,又杀故太子杨勇。隋文帝最小的儿子杨谅,见杨广如此作为,于太原起兵造反。当时杨谅任并州总管,山西、河北、山东全在他的管辖之下,地广人众,兵强马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奇谋,未遂,点评,历史上
下一篇:报杀父之仇,民女行刺军阀被特赦||上一篇:私生活极其淫乱的北齐胡太后 声称当妓女很快乐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