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毛泽东为什么能够成为军事统帅 (3)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毛泽东22年的军事生涯中,在红军十分弱小时,他同朱德一起总结了脍炙人口的十六字诀。当人们十分困惑,诘问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时,他写出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红军作战失利,不得不进行长征后,毛泽东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帮助人们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当日军十分嚣张,中国人民感觉没有出路时,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以增强国人战胜日军的信心;在我军与国民党激战十分激烈时,他写出《十大军事原则》。他所总结的战争经验,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将领。粟裕说,他之所以能在极其困难的几年生存下来,就是按毛泽东在井冈山的经验做的。陈士榘回忆,他在解放战争中制定的一些成功战例的方案,都是从毛泽东那里学来的。

  既善于治军又善于打仗的军事家

  有人善于治军,却不长于打仗;有人善于打仗,却不长于治军。毛泽东除了具有打造一支优秀军队的才能外,在指挥作战方面,更留下不少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出奇制胜、外线歼敌等等的成功战例。如著名的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漳州之战、娄山关之战、四渡赤水之战等等。

  解放战争一开始,毛泽东就提出集中兵力以各个歼敌为原则,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蒋介石则提出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一出场,毛泽东就在蒋介石之上。我军虽然兵少装备差,但灵活机动到处歼敌,蒋介石虽然兵多装备好,但包袱太重,处处被动挨打,很快处于下风,这也是我军很快转弱为强,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意志顽强、敢闯新路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是一个有着坚韧意志和顽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二战时期,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时,他的一些正确意见不被大家所理解,曾不断受到错误的打压,但他不分裂,不出走,而是相忍为党。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在红军左冲右突不能摆脱敌军围追堵截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敢于负责,有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他的战友一起把部队带到陕北,开创了一种新局面。

  在全党把共产国际决议和俄国革命经验神圣化,坚持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很快冲破了这一思想框架。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而且从理论上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期间,虽然遇到来自教条主义的重重阻力,受了不少打压,但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中国革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新道路,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统帅,军事,毛泽东
下一篇:古代妇女缠足的"历史之谜" 因缠足而延长寿命?||上一篇:天安门历史沿革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