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边的话:考证城市百年的历史,可以倾听到城市静静的呼吸;而追索城市里的故人,则是重温着这个城市的心情与故事。《特刊》将在成功推出“长江文化走笔”之后,推出“沈城名人故居系列”,就是想把读者们带入某个逝去年代中的沈阳。仰望天空闲看时代的变换,凝视大地欣赏命运的流淌,或许读者们可以在历史的时空穿梭中,重新认识与熟悉我们身边的老沈阳。
“东北的10月,夜里已经开始上冻。早上起来,玻璃窗上结着一层冰花。徽因生起了炉子,安上了烟囱,夜里备课,再也不感到冻手冻脚……”摘自《林徽因》
2003年6月10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不能不想起上世纪最美的才女林徽因,假如她还活着,这天是她的99岁生日。这天,记者来到辽宁省政府大院内的汉卿园旁,站在这里,似乎感到悠悠时光重新再来,汉卿园的西侧百步之远的省政府办公厅大楼,就是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教书的理工大楼,汉卿园东侧百步之遥的住宅区,就是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所住的东新村。
几添新瓦,但是当年教授们典雅耐久的住宅仍在;时光倏忽,在此地出生的梁思成之女梁再冰,甚至也不知道父母当时的所在。记者与东北大学校史办丁晓春、马红岩两位老师一起,拿着梁思成当年在这里留下的一张褪色的照片,按照当年梁思成是东北大学最著名的三位教授之一的待遇,最后确定了一个疑似他当年居住的住所。
1928年到1931年,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现代史上著名的情侣,在他们最风华正茂的年龄在这里度过新婚三年。不过不知什么原因,梁、林对这段燃情的岁月一直很少提及,无论是梁、林之子梁从诫、之女梁再冰,还是梁思成的后妻林洙都向记者证实,梁、林很少提及过在沈的生活,更没想过回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使他们对这段生活如此缄默?
是对梁启超去世的痛念?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在炎炎的夏日底下采访时,记者常想起梁启超在27岁时写作的《少年中国说》的句子;而1928年的这个季节的梁启超,想得最多的便是他的27岁的长子梁思成。
这个夏天对于这位饮冰室老人是难熬的,他的肾病已经到了尿血的程度,疾病带来的恍惚,让这位国学大师匆匆地催促儿子与林徽因速速结婚,速速回国,在他们回国时,他像任何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举棋不定:在清华大学成立建筑学院可以俯瞰国内,为上海的一个大藏画家当书记可以为儿子的学问奠定前途。最后这位老父亲在内心中却为爱子勾画着一个最稳妥的蓝图:“东北大学更好一些,因为在那里开创一个建筑师事业的前景很好。他可以在那里组织一个公司,从小开始,慢慢做大。”
梁启超的犹豫折射着他心底某处的惶惶不安,他常写信给儿子,在病床上希望能得到儿子的回信,不过看到儿子回国后他还是很快把爱子送到沈阳,不出两个月后他已不能坐起来伏案工作了,并于1929年1月19日去世。当时的梁思成还不知,父亲的死大部分是因为当时做肾病手术时医生错误地切下了那完好的肾,他只是感到灾难来得太突然,最让他一生耿耿于怀的,就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个建筑作品竟然是父亲的墓碑。
是因为林徽因的病痛?
沈阳对于梁思成是友好的,当他度过了长达四个月的蜜月经过沈阳时,他们进入了满是石刻人像的古老图书馆做过短暂停留,当时“梁”这个姓氏就引来无数人的打躬作揖。其次是张学良的厚金重礼,800块大洋月薪的身价已是东北大学的前三名(当时东北大学普通教工工资为50块大洋),更让思成满意的,应该是徽因的追随,在美国求学期间,被誉为上个世纪最美才女的林徽因没有去追求文学,而是追随着他学习建筑,之后又为了追随他去耶鲁大学学习舞美,这相濡以沫的追随,也抹去8年前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段风花雪夜的激情。
思成刚来就被任命为“建筑系责任副教授”,不过第一学年全系一共只有两位教职员——他和徽因。梁、林不知,他们每一个年轻大胆的行为都在书写着中国建筑教育史的开篇,他们在东北大学工程学院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撰写了中国建筑史第一部教材《中国建筑史》,他的教书风格是严肃紧张,而她的风格是睿智幽默,他们的学生刘致平、刘鸿典等一批人成了中国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和大师。
建筑系很快成为了东北大学里学风严谨,学业突出的最好的系。他们又在利用着爱情释放的能量,与几位美国读书时校友成立了“营造事务所”,这家生意兴隆的事务所为吉林大学设计了整个校舍,为交通大学在锦州设立了一个分校。
事实证明着,思成与徽因正沿着梁启超设计的道路前进着,以至于1929年8月,徽因和思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们给她起名为“再冰”,以此纪念离世不久的饮冰室老人。不久徽因就累出了肺病。医生认为东北的气候不宜于肺病的疗养,1930年徽因带着自己的宝宝回到了北京西山养病,而在这个时期,徐志摩又在沈从文、胡适等人的探视中出现。徐志摩留给我们的,是他写给林徽因的充满爱意的情诗,这种向着心爱人残存希望的绵绵倾诉,直到他1931年11月19日因为乘飞机赶去听徽因的讲演而遇难身亡。
林徽因的病痛,一定是令林、梁二人难过的往事,因病痛而带来的分离恐怕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痛。
是对张学良的无奈?
在沈阳的梁思成,在为以后的人生进行着年轻人的预演。他丈量了当时还属郊区的北陵等地建筑物。但他发现自己的丈量不合乎绘制最后图稿的要求,他沮丧地说,“这代表我在追求我后来掌握了的技巧中的一个阶段。”他第一次企图保护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是当时的沈阳市长决定拆除的老城的钟鼓楼。梁思成大声疾呼:“毁坏容易保护难。它们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恢复了!”他的忠告被拒绝了。更为可惜的是,梁思成的营造事务所因为战争半途而废,其所承建的作品也在随后日寇的侵略中被毁灭。
1931年的6月,梁思成一个人离开了东大建筑系。当时的史书记载着,日本关东军经常肆意乱闯东北大学校园,夜间常可以听到关东军的机关枪声、穿着红斗篷的土匪马队的蹄声。
1932年梁思成的书信之中,透露了对东大军阀作风的极度不满、不见相容的悲哀。
2003年6月10日,梁思成后妻林洙对记者说,在生命中余下的日子里,梁思成惟一愿意回忆的沈阳,只剩下在东北大学教学教法的部分。而东北大学的丁老师对记者说,这位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师竟然没有在此期间给沈阳留下一件作品。
1931年的这个季节,当梁思成一个人站在东北大学汉卿园的这条甬路上时,会感到悠悠时光滚滚逝去。也许他明白,当所有青春的热情与热泪挥洒在这里以后,前方等待着的,仍是那苦涩与辉煌的命运,所以他缄默了一下自己的心,匆匆地走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燃情,度过,岁月,林徽因,梁思成,沈阳
点触宗教门户网进入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东北的10月,夜里已经开始上冻。早上起来,玻璃窗上结着一层冰花。徽因生起了炉子,安上了烟囱,夜里备课,再也不感到冻手冻脚……”摘自《林徽因》
2003年6月10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不能不想起上世纪最美的才女林徽因,假如她还活着,这天是她的99岁生日。这天,记者来到辽宁省政府大院内的汉卿园旁,站在这里,似乎感到悠悠时光重新再来,汉卿园的西侧百步之远的省政府办公厅大楼,就是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教书的理工大楼,汉卿园东侧百步之遥的住宅区,就是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所住的东新村。
几添新瓦,但是当年教授们典雅耐久的住宅仍在;时光倏忽,在此地出生的梁思成之女梁再冰,甚至也不知道父母当时的所在。记者与东北大学校史办丁晓春、马红岩两位老师一起,拿着梁思成当年在这里留下的一张褪色的照片,按照当年梁思成是东北大学最著名的三位教授之一的待遇,最后确定了一个疑似他当年居住的住所。
1928年到1931年,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现代史上著名的情侣,在他们最风华正茂的年龄在这里度过新婚三年。不过不知什么原因,梁、林对这段燃情的岁月一直很少提及,无论是梁、林之子梁从诫、之女梁再冰,还是梁思成的后妻林洙都向记者证实,梁、林很少提及过在沈的生活,更没想过回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使他们对这段生活如此缄默?
是对梁启超去世的痛念?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在炎炎的夏日底下采访时,记者常想起梁启超在27岁时写作的《少年中国说》的句子;而1928年的这个季节的梁启超,想得最多的便是他的27岁的长子梁思成。
这个夏天对于这位饮冰室老人是难熬的,他的肾病已经到了尿血的程度,疾病带来的恍惚,让这位国学大师匆匆地催促儿子与林徽因速速结婚,速速回国,在他们回国时,他像任何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举棋不定:在清华大学成立建筑学院可以俯瞰国内,为上海的一个大藏画家当书记可以为儿子的学问奠定前途。最后这位老父亲在内心中却为爱子勾画着一个最稳妥的蓝图:“东北大学更好一些,因为在那里开创一个建筑师事业的前景很好。他可以在那里组织一个公司,从小开始,慢慢做大。”
梁启超的犹豫折射着他心底某处的惶惶不安,他常写信给儿子,在病床上希望能得到儿子的回信,不过看到儿子回国后他还是很快把爱子送到沈阳,不出两个月后他已不能坐起来伏案工作了,并于1929年1月19日去世。当时的梁思成还不知,父亲的死大部分是因为当时做肾病手术时医生错误地切下了那完好的肾,他只是感到灾难来得太突然,最让他一生耿耿于怀的,就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个建筑作品竟然是父亲的墓碑。
是因为林徽因的病痛?
沈阳对于梁思成是友好的,当他度过了长达四个月的蜜月经过沈阳时,他们进入了满是石刻人像的古老图书馆做过短暂停留,当时“梁”这个姓氏就引来无数人的打躬作揖。其次是张学良的厚金重礼,800块大洋月薪的身价已是东北大学的前三名(当时东北大学普通教工工资为50块大洋),更让思成满意的,应该是徽因的追随,在美国求学期间,被誉为上个世纪最美才女的林徽因没有去追求文学,而是追随着他学习建筑,之后又为了追随他去耶鲁大学学习舞美,这相濡以沫的追随,也抹去8年前徐志摩对林徽因那段风花雪夜的激情。
思成刚来就被任命为“建筑系责任副教授”,不过第一学年全系一共只有两位教职员——他和徽因。梁、林不知,他们每一个年轻大胆的行为都在书写着中国建筑教育史的开篇,他们在东北大学工程学院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撰写了中国建筑史第一部教材《中国建筑史》,他的教书风格是严肃紧张,而她的风格是睿智幽默,他们的学生刘致平、刘鸿典等一批人成了中国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和大师。
建筑系很快成为了东北大学里学风严谨,学业突出的最好的系。他们又在利用着爱情释放的能量,与几位美国读书时校友成立了“营造事务所”,这家生意兴隆的事务所为吉林大学设计了整个校舍,为交通大学在锦州设立了一个分校。
事实证明着,思成与徽因正沿着梁启超设计的道路前进着,以至于1929年8月,徽因和思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们给她起名为“再冰”,以此纪念离世不久的饮冰室老人。不久徽因就累出了肺病。医生认为东北的气候不宜于肺病的疗养,1930年徽因带着自己的宝宝回到了北京西山养病,而在这个时期,徐志摩又在沈从文、胡适等人的探视中出现。徐志摩留给我们的,是他写给林徽因的充满爱意的情诗,这种向着心爱人残存希望的绵绵倾诉,直到他1931年11月19日因为乘飞机赶去听徽因的讲演而遇难身亡。
林徽因的病痛,一定是令林、梁二人难过的往事,因病痛而带来的分离恐怕也是二人的心灵之痛。
是对张学良的无奈?
在沈阳的梁思成,在为以后的人生进行着年轻人的预演。他丈量了当时还属郊区的北陵等地建筑物。但他发现自己的丈量不合乎绘制最后图稿的要求,他沮丧地说,“这代表我在追求我后来掌握了的技巧中的一个阶段。”他第一次企图保护重要的纪念性建筑物,是当时的沈阳市长决定拆除的老城的钟鼓楼。梁思成大声疾呼:“毁坏容易保护难。它们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恢复了!”他的忠告被拒绝了。更为可惜的是,梁思成的营造事务所因为战争半途而废,其所承建的作品也在随后日寇的侵略中被毁灭。
1931年的6月,梁思成一个人离开了东大建筑系。当时的史书记载着,日本关东军经常肆意乱闯东北大学校园,夜间常可以听到关东军的机关枪声、穿着红斗篷的土匪马队的蹄声。
1932年梁思成的书信之中,透露了对东大军阀作风的极度不满、不见相容的悲哀。
2003年6月10日,梁思成后妻林洙对记者说,在生命中余下的日子里,梁思成惟一愿意回忆的沈阳,只剩下在东北大学教学教法的部分。而东北大学的丁老师对记者说,这位中国最杰出的建筑师竟然没有在此期间给沈阳留下一件作品。
1931年的这个季节,当梁思成一个人站在东北大学汉卿园的这条甬路上时,会感到悠悠时光滚滚逝去。也许他明白,当所有青春的热情与热泪挥洒在这里以后,前方等待着的,仍是那苦涩与辉煌的命运,所以他缄默了一下自己的心,匆匆地走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燃情,度过,岁月,林徽因,梁思成,沈阳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解密]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的真实关系||上一篇:历史上的嫉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