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成都商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证实,该请示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年内,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的江口沉银遗址将迎来首次考古发掘,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考古队,采取的围堰后考古发掘方案预计将持续到2017年。
最大看点:先围堰,再发掘
此次考古发掘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要建围堰排水后再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为何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解释,“传统的水下考古和我们这个考古发掘不一样,比如说(海里或江河里的)沉船,考古队会围绕船体展开;江口沉银遗址即便有船,但早就毁了,船上的物品散落四处,在河床砂石里面夹杂起来,所以这次要利用围堰,把水排干了再进行发掘。此前没有做过类似的,各方面都没有太多的经验。”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2015年底,到彭山实地查看时也曾建议“先围堰,再发掘”。“因为根据目前已有的水下技术,具备发掘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之前也提出,应利用围堰将岷江水改道,进行考古发掘。
张献忠沉宝?谜团有望揭开
对于此次考古发掘,在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中,许多专家对此充满了期待。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认为,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可以解决一个疑团:这里是否有张献忠沉宝?“我也想把这个谜团揭开了,证明这里没有所谓的金银财宝,让这事有个定论。”
“张献忠对于四川,有深远的影响。”四川大学教授、四川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2015年底在彭山实地查看时表示:相比于文物价值,彭山江口抢救性发掘,对于四川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样不言而喻。毛佩琦也认为,“沉银”远不止财富意义。“从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成都商报记者 王英占 蒋麟 报道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江口,彭山,围堰,首次,遗址,考古,发掘,再挖宝江口 彭山 围堰 首次 遗址 考古 发掘 再挖宝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