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南京下关考古新发现疑为明代税关“瓦屑坝”遗址(3)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下关的关,就是税收机‘关’演化而来。下关地区自民国前,距皇城和城市中心比较远,靠近长江。因为水多,船只大批集中,形成各种市场。人多了需求也多,茶楼酒店、小旅馆、小饭店林立。江面上官船、漕船、贡船、渡船来来往往,各种商船更是频繁出入,政府于是设关收税,什么抽分、关、局全来了。”赵志刚找出了明代狮子山的古地图,他向记者表示,当年从狮子山上应该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江边船舶桅樯林立、江中满江帆船往来穿梭,天妃宫、静海寺、龙江关金碧辉煌,水马绎、龙江船厂、宝船厂………一派繁华。
  赵志刚推测,考古工地当年应该是古代商船交税的部门之一:瓦屑坝。史料上记载:古代狮子山附近,十余里分司署绵延,而工部管辖的抽分厂设“瓦屑坝、龙江二局,官吏专掌来往船只税收。“瓦屑坝”一开始收竹木柴炭为税,以供内府及各衙门支用。后来因为抽积数多,改收现金。
  赵志刚分析说,这处古遗存有三点奇特之处。首先,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结构复杂,房中有廊,两边有厢房,中间有过道,室内有井、有地窖、地基层叠,屋宇环套,总体东西走向,似乎是一个大型建筑机构;其次,这里曾经大面积过火,说明房内可能堆积大量可燃物资,比如木料、布匹、柴炭等,“史料上记载,明朝的时候,下关一代的税收机构,确实着过一次大火,而且是毁灭性的。”最后,临水筑坝,几次向东推移,说明水道变化复杂,抽分设关时间较长。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瓦屑坝”呢?一位考古专家介绍说,从目前的发掘来看,文化层是清代、民国的,似乎还没有推进到明朝。“其实,我们也很希望找到证据,所以,正在向南、向东、向北,扩大考古面积。这位考古专家介绍,如果是“瓦屑坝”这样的机构,在古代应该比较“高大上”。不过,在考古临近结束的时候,他们会召开专家论证会,看看这里的“前世”究竟是什么。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下关,疑为,南京,明代,遗址,考古,新发现,瓦屑坝下关 疑为 南京 明代 遗址 考古 新发现 瓦屑坝
下一篇:湖北襄阳现27座古砖室墓 可能系梁朝皇室家族墓地||上一篇:郑州古墓孙翰林家族墓群被毁 属不可移动文物(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