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岩画,在大兴安岭范围内是首次发现,其内容对研究那一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大兴安岭地域的时代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考究价值。
据崔越领介绍,新发现的这一处岩画,其黑色竖排笔书有的尚能清晰看清楚,有的因遗存痕迹惨淡,而无法“辨识”。他在请教当地蒙文学者辨认,蒙文学者称,像是蒙文,但不认识。随后崔越领又请内蒙古当地蒙文学者鉴定,分析认为是“老蒙文”,即史称的畏兀儿蒙文,但具体内容尚不能释义。
中新社记者了解到,老蒙文也称畏兀儿蒙文、回鹘蒙文。据崔越领介绍,蒙古社会原无文字,祖先的历史和文化千百年来仅以口耳传承而延续,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后,从俘虏的乃蛮部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处了解到文字的作用和重要性,于是成吉思汗命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塔塔统阿依据畏兀儿字母来拼写蒙古语,产生了最早的蒙古文字——畏兀儿体蒙文。
崔越领认为,蒙古文字的创制,体现出民族伟人成吉思汗对文化的态度。改变了一个民族的观念和意识,开创了一个文化的新纪元。从此,蒙古的历史被记录下来,载入史册。(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兴安岭,岩画,首次,范围内,中国,发现,畏兀儿蒙文大兴安岭 岩画 首次 范围内 中国 发现 畏兀儿蒙文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