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最早明胶在罗布泊小河墓地发现

编辑:秋痕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乌鲁木齐11月30日电(记者王瑟)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及其研究团队从小河墓地出土的一根法杖上发现,其黏合剂为牛胶,属于明胶。这是迄今为止经科技分析证实的我国最早利用的黏合剂,它将中国动物胶利用的历史追溯到3600年前。 


  小河墓地是距今3500年至4000年左右新疆罗布泊地区古代墓地。牛为小河墓地的先民提供了肉食、奶类、牛皮、牛筋绳等。今天的发现则说明,牛还为这里的先民提供了明胶。


  明胶是由动物骨头、皮肤和筋腱放入锅中,慢火熬制,最后浮在上面的就是胶。制成的黏合剂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此次杨益民和他的团队从法杖上取得用来镶嵌骨雕的几毫克黏合剂残留物,通过红外光谱、蛋白质组学分析等科技方式,获得了准确的结论。“这次发现的牛胶,也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动物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夏末商初。”杨益民说。


  动物胶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复合工具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着极大意义。然而,古人所使用的胶,成分是有机物,经长期埋藏,常常降解殆尽,因此其科技分析始终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仅涉及历史时期彩绘颜料层胶的使用,不太关注胶的精确生物来源。小河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这种动物胶得以在地下千年没有被降解。


  此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明胶使用是在汉代,战国时期也有使用蜂蜡做黏合剂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罗布泊,小河,墓地,中国最早,发现罗布泊 小河 墓地 中国最早 发现
下一篇:2500年前古埃及石棺首见天日 木乃伊脚趾外露||上一篇: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讲述1800年前墓主传奇一生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