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河北唐山水下考古发现一艘清代晚期铜皮夹板船

编辑:秋痕 来源:光明日报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近日公布2013年水下考古新发现: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乐亭县、曹妃甸港区毗连处东坑坨西南侧、距离海岸线约30千米处发现一艘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铜皮夹板船,这艘木质船带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由欧洲传入中国的造船技术,这在国内已有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 


  2012年5月,滦南县渔民反映滦南县东坑坨发现一条沉船,有人试图盗掘。6月,文物部门对这个线索进行了调查,初步了解沉船的位置和基本情况。2012年10月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沉船线索进行补充调查,并印证了前述线索的真实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2013年7月至9月对东坑坨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


  经过初步整理研究,基本可以确认东坑坨一号沉船为一艘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铜皮夹板船。铜皮包复船体技术最早兴起于欧洲,包复铜皮主要是为了防止海水侵蚀船底,延长船只的使用寿命。铜皮包复的夹板船在国内发现不多,广东、山东烟台曾有发现,但是保存状况均不及本船。(记者耿建扩 通讯员冯伟)

关键字: 内容标签:铜皮,唐山,夹板,河北,水下,晚期,清代,一艘,考古发现铜皮 唐山 夹板 河北 水下 晚期 清代 一艘 考古发现
下一篇:浙江临海发现距今约8500年史前遗址||上一篇:浙江两大遗址落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