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把六枚刀币首尾相接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圆环,而这也是《考工记》的规矩,这种描述看看也就得了:齐国、燕国那些刀身弯弯的刀币或许还能这样凑合,赵国那脊背平直的刀币,非弄六枚去拼,大约只能拼出法国地图。
目前发现的最早刀币,是春秋中叶齐国铸造的“齐之法化”,而燕国的刀币造型似乎更古朴一些,这可能是齐国商品经济更发达之故。刀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原最抢手、购买力最强的货币。在齐国故地,不仅出土大量齐国刀币,甚至燕国刀币也屡见不鲜,这似乎证明了齐国物阜民丰,能够“聚财”。从这个意义上,把钱做成刀子的形状,或许暗合了“钱是一种利器”的寓意?
齐国刀币含铜量大,制作精致,钱文最多达六个字,一般前面为国号或地名,后面则是“法化”二字。“法”是法定,“化”其实是“货”字的通假,意思是货币,“法化”就是法定货币的意思。齐刀币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标明货币法定属性的。燕国刀币含铜量通常不足一半,制作较为粗糙,钱文也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两个字的编号,有些带有“左中右”、“一二三”之类,也有些带有个“刀”字。
除了齐国、燕国,先秦使用过刀币的还有赵国,这似乎和战国末年燕赵间曾有密切往来有关。赵国刀币出现很晚,造型通常很小,钱文一般前为地名,后面加个“刀”字,很显然,和燕国一样,赵国也直接把刀币叫做“刀”。
同是刀币,齐国称“化”而燕、赵称“刀”,表明各国间货币环境有很大差异。自身商品经济发达、国力长期强盛的齐国,在很长时间内刀币一统天下,甚至吸引了外国刀币流入购物。齐国人对刀币是执著的:齐湣王时,国力本处巅峰状态的齐国被同用刀币的燕国击破,即便如此,包围圈里的莒城也照样发行了如今奇货可居的刀币“莒冶齐化”,其自居“刀币圈”正统的骄傲感溢于“钱表”。
然而自此齐国一蹶不振,而西方的秦国却开始一家独大,原本僻处西隅的“孔方货币圈”随着秦军铁蹄步步东扩。本就是墙头草的赵国、穷得叮当响的燕国固然很快和这种新“国际货币”接轨,就连骄傲了几百年的齐国,也不得不羞答答地发行了圆形方孔的“六化”、“四化”——原本锐利的刀锋,就这样静悄悄地被“孔方兄”给“化”了去。“化”从此不再是刀币的专称,而齐国的历史也不过比刀币长了那么几年而已。刀锋虽锐,过利易折,信然。 陶短房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刀币,齐国,个字,多达,精致,制作,钱文刀币 齐国 个字 多达 精致 制作 钱文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