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辽宁朝阳发现1.25亿年前被子植物化石

编辑:秋痕 来源:辽宁日报
 
又一种1.25亿年前在辽西大地上绽放花朵的植物被发现。科学家把它命名为黄半吉沟白氏果。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等在刚刚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道这一研究发现时称,这是一种新的被子植物化石。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被子植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兴衰密切相关。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难解的植物学谜团。十余年来科学家先后在朝阳地区的义县组地层中发现了7种被子植物化石。其中,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迪拉丽花、瓶状辽宁果和黄半吉沟白氏果,都是在辽西北票地区黄半吉沟发现的。黄半吉沟白氏果的多个果实连接在一起,每个果实具有一个宿存花柱,果实中有一个种子,符合人们对于被子植物的定义。该化石属名以首批标本的捐赠人、朝阳的化石收藏者白雪东命名,种名以化石出产地点黄半吉沟命名。化石产出的地层在地质学上称为义县组,时代上属于早白垩世,形成于1.25亿年前。


  王鑫称,义县组特别是在黄半吉沟的同一地点产出的五种形态各异的被子植物化石表明,它们在义县组的涌现应当是长期演化的结果,早白垩世不会是被子植物起源的时代,被子植物的历史应当更长。因此,新化石的发现不但没有解决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相反,它只是把被子植物的起源推向更神秘、更古老的时代。 □张万连/本报记者/张辉

关键字: 内容标签:被子植物,朝阳,辽宁,化石,年前,发现,1.25被子植物 朝阳 辽宁 化石 年前 发现 1.25
下一篇:呼伦贝尔发现东汉文物 出土金饰似有匈奴遗风||上一篇:探秘避暑山庄石鼓:"石刻之祖"成就动人"心鼓"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