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苏州重建娄门至齐门段城墙 挖出战国黑皮陶灰坑

编辑:秋痕 来源:现代快报
 

这段“L”形的铺砖令人好奇

作为苏州古城2500年历史的见证者,斑驳的古城墙历经兴衰,大段城墙在60多年前被推倒,但它们从未退出老苏州的记忆,也一直被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牵挂着。日前,苏州市启动古城墙保护修缮二期工程,将着力重建娄门至齐门段城墙,为了保护好古城墙遗迹并充分还原古城墙风貌,目前苏州文物部门正在娄门段城墙遗址处进行考古探测。记者昨天从考古现场了解到,一个黑皮陶器的出现,有可能将苏州城墙可以追溯的历史提前到战国时期。

战国黑皮陶现身土坑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娄门桥的西北堍(原东风丝织厂地块)曾有一段城墙,即娄门段城墙。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人在此挖出了两条长土坑,他们告诉记者,娄门城墙的轮廓已经逐渐清晰,地面部分宽度足有19米,土坑是城墙地基的一个横截面,考古中被称为“探沟”。

他们一点一点凿开已经渗出地下水的土层,正凿着,一片黑色的“瓦片”出现了,工作人员马上小心翼翼地挖出了所有的“瓦片”。考古研究所考古领队张铁军检查了“瓦片”的线条和碎裂处,告诉记者,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黑皮陶器皿。“从器形以及所处的土层来看,它明显是战国时期的陶器。这是寻常人家用的生活用品,往往人们用炭烧将器皿表层熏黑,里面则还是其原有的灰色。”张铁军说。

据资料记载,苏州城墙有2500年历史,但在秦始皇时期,全国上下的城墙都遭受到毁灭性破坏,直到汉代才重新修筑,故而苏州地区目前挖掘发现的城墙基础,一般只能追溯到汉代。因此,这次城墙遗址下面出现的战国时期的东西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可以考证的娄门城墙有可能追溯到战国时期。

挖出战国时期的灰坑

据其介绍,考古人员已经在1号探沟中分别发现了一处六朝时期的墓穴和三个战国时期的灰坑(百姓用来填埋生活垃圾的坑),它们都处在城墙地基的上面。还分别出土了两个黑陶盆以及一只陶制的盘子。至于昨天下午发现的黑皮陶器皿,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拼接才可知道是什么样的器皿。

“墓穴位于灰坑上方10多厘米的地方,可是它们相隔了几百年时间。苏州地区各个城墙段里都曾发现墓穴,但能葬在城墙上头的,起码是一个小康之家。”张铁军说。

发现“L”形铺砖

随后,工作人员在2号探沟中发现一处“L”形的铺砖,这令张铁军大感意外。记者看到,此处铺砖为平板电脑大小的青砖铺成,有平地也有斜坡。

“这明显是一处人行通道,位置却在城墙的‘肚子’里,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张铁军猜测,这有可能是门洞部分,但很快他又根据土层的分布否定了这一猜测。“这些砖应该是清朝早期的,那时,娄门城墙又遭到一次破坏,也许是当时的人在这里铺了条路。”最后,他决定扩大此处探沟的面积,将全部的铺路挖出来作进一步的研究。

王玲玲 文/摄


关键字: 内容标签:黑皮,苏州,挖出,城墙,战国,重建,陶灰坑,娄门至齐门段黑皮 苏州 挖出 城墙 战国 重建 陶灰坑 娄门至齐门段
下一篇:河南首次考古出土猿人化石 揭秘栾川人之谜||上一篇:郑州城区首次发现殷商墓葬群 百平米墓葬43座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