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海龙屯考古发掘工地,目前已发掘出来的遗址,多数原本都压在黄泥之下,十分脆弱。“半个月前下雨时,一个明代砖窑遗址发生了垮塌。”考古队负责人说,就连这次目前最震撼的发现——“明代立交桥”后端一侧石壁,也出现严重的涨鼓,面临崩塌。
为了应急控制险情,考古队在资金缺乏情况下,决定因陋就简。“海龙屯上疯长的野草,就是最好的防护材料。”考古队员说,用茅草和树枝搭建茅草棚,投入不大,但十分管用。
据介绍,20多名工人在考古队员指挥下,在最脆弱的明代砖窑遗址、“立交桥”旁房间遗址上,分别搭建了两米多高的茅草棚。与此同时,他们还用塑料布,将一些预留的观察柱、残垣断壁严密包裹起来。
“这个应急措施是有效的。”考古队负责人说,自从采取简易防护措施后,出土遗址没有再出现险情。不过,他承认,这些设施,最多只能管一年。“如果不立即实施科学、大规模的保护措施,出土遗址即使短时内不倒塌,也会被疯长的野草、小树重新吞没。” (黄黔华)
关键字: 内容标签:遵义,茅棚,海龙,出土,遗址,秋雨,绵绵,保护,考古队遵义 茅棚 海龙 出土 遗址 秋雨 绵绵 保护 考古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