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宋代古船长眠东海法石地下 有望于两年后发掘(5)

编辑:秋痕 来源:东南网
 
后渚古船保护的反思 【反思】
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回首后渚古船的保护,其中的得与失能给之后的文物发掘、保护留下宝贵借鉴资料。

这些年,泉州海交馆研究员李国清也在反思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后渚古船保护处理存在的问题。




局限   部分构件开裂 未脱盐处理船木不稳定

首先,阴干法存在局限性,高湿度环境中,杉木构件定型效果好,但松木构件的龙骨和板材发生纵横开裂,且裂口较大,樟木构件的隔舱板、桅座和舵座等不同程度扭曲变形和开裂。

其次,没有脱盐处理,造成了船木的不稳定。“当时的船体木材发掘后,只是简单清洗除污,因此干后木材中的含盐量超过5%。春夏时节船体湿漉漉的,秋冬时节船体表面可见盐霜结晶。船木全年木材含水率在14%~43%间极度波动。”

隐患   盐分锈蚀铁钉 铁锈腐蚀船木

船体进馆之后复原组装时,造船工匠使用了两万多颗方杆大铁钉做连接。

由于船木含盐,这些二十来厘米长、手指粗的方形新铁钉钉进去后,很快被锈蚀,强酸性锈蚀产物反过来腐蚀着船木。

几年之后,当初的新铁钉中,许多已经锈断,起不到坚固、连接船体的作用。船体本身则受到锈蚀产物的巨大威胁。

抢救  两次保护处理 特制杉木片和竹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作人员轮换拆卸了后渚古船的横向支撑板,进行除锈、防锈系列处理,并将桐油浸泡处理过的新杉木片作为船体与钢板之间的隔衬板,重新安装上去。

铁钉加固船体不是长久之计,工作人员经过实验,采用经过特殊防腐处理和桐油熬制的强化竹钉替换铁钉。

经过几年反复实验与效果观察,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制竹钉逐步取代铁钉,后渚古船所受威胁终于得以解除。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东海,长眠,宋代,发掘,有望,地下,古船,两年后东海 长眠 宋代 发掘 有望 地下 古船 两年后
下一篇:福建宁德发现明朝武将墓葬 或关建文帝生死之谜||上一篇:四川资阳出土汉代古墓 陪葬品中含刀剑长矛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