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曹操发迹地邺城发现建国以来数量最多佛像(3)

编辑:秋痕 来源:京华时报
 


文物保护

色彩保护成大难题

本次出土的佛造像,除了部分无色外,很多都色彩艳丽。如何保护佛造像颜色成了一大难题。

朱岩石队长介绍,有关专家已选取最小的碎片,进行色彩等技术分析,以形成预案推广运用。


早在发掘时,在文保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出土佛像均进行三层包装,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表面色彩、贴金等装饰不受损失。第一层宣纸包装用于平衡湿度,第二层气泡塑料薄膜包装用以防摩擦碰撞,第三层塑料薄膜用以密封。

据介绍,目前色彩保护、金箔装饰的加固、近3000块碎块的拼接缀合这三项难题形成了一项艰巨的工程,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导,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针对这批文物的特性制订详细的保护方案,并将陆续实施。

待解之谜

是否源自灭佛运动

这批佛造像是什么时间、由谁埋入地下的?这背后有怎样的一段历史

杨泓介绍,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灭佛运动和佛像痤埋制度。前者指的是因反对佛教,将佛像砸碎,杂乱填埋。后者指的是佛教信徒为了做功德,看到古代残像就收集在一起规规矩矩地埋下,有的还在上面建塔。

杨泓分析,从考古中发现,这些佛造像的摆放杂乱,可能属灭佛而非痤埋。另外,我国史上有几次著名的灭佛运动,其中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统称为“三武灭佛”。鉴于本次出土佛像中,发现了个别唐代风格的造像,杨泓推测这批佛像可能源于唐代灭佛运动。

但这些零散的碎块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埋藏坑与具体遗址或古代寺院遗址是否有关系?它对于东魏北齐邺城南城外郭城的探寻能够提供怎样的线索?还有待后期研究揭开谜底。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然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迹地,佛像,建国以来,数量最多,发现,曹操发迹地 佛像 建国以来 数量最多 发现 曹操发
下一篇:福州发现唐代城墙 追溯三坊七巷源头(4)||上一篇:古代盗墓圈黑话:尸体称"咸鱼" 盗墓叫"翻肉粽" (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