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现在龙泉寺的规模不及唐代的三分之一。”陈志根说。根据文管所的一些勘测数据,可以认定这个结论。原来清静的太山,如今游人不断,礼拜者有之,探秘者有之。
1940年12月,日本人水野清一和日比野丈夫来到了太山,随后著书《山西古迹志》。书中提到曾发现的一北朝石笠,“石块方42厘米,状如屋顶,中央有圆孔,四面雕有门楼,四角雕有角楼状图形。”遗憾的是,太山文管所并没有找到这件重要文物,工作人员说,不排除被盗走的可能。
《山西古迹志》记载的另一件“大方广华严经之幢”(公元888年),书中载明当年“虽然经幢上部已经缺失,但残高仍有一米左右。经幢上的石笠雕着丰盈的莲花,下面的方趺上雕着羽翼反转的怪兽。幢身为八角形,高64厘米,显得比较短矮一些。”1996年时,已只余幢身。在山上一偏僻所在,太山文管所艰难觅回。
太山文管所设立于1996年,1999年,文管所对寺内文物进行了维修整理,水野清一旅游札记记载中的几座灰塔已有几座无存。因山上古树参天,丛林茂密,文管人员并没有对整座太山进行过勘查,一年冬季,文管所三位工作人员在山上又发现了两座元代的灰塔(僧人主持的埋葬处)。太山有无其他神秘所在,期待揭秘。
太山的观音堂后,有一长两米的巨石,中空,外形似老虎,故名老虎洞。洞内有雕刻彩饰遗存,能辨认的只余祥云图案。老虎洞周围,散落有唐代砖瓦,据此,考古专家们推断出老虎洞在唐代时期可能是一个佛殿建筑群落的一部分。
龙泉寺寺门口,两棵唐槐冠盖如巨伞,槐下有碑。据记载为公元771年所立唐碑,碑地上部分为3.8米,地下部分为2.2米。地上碑文不清,只能辨出一个“日”字。地下部分曾挖掘,碑下有赑屃。因碑文被唐槐根须缠绕,文管所担心损坏唐槐根系,没有整理碑文,又行回填。据考古专家称,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三大石碑。此碑非常人所立,龙泉寺来头不小。
今天,在考古QQ群和考古论坛上,太山龙泉寺成了网友们的热门话题,太山龙泉寺渊源何在?希望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和金棺的最终开启,谜底会应声而解。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西,迷雾,现身,重重,龙泉寺,石函金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