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青铜祭祖先类别各不同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在前几期“名家讲古”中,器与尊彝名义已明确。接着,张辛进一步结合古代文献,结合出土和传世实物,结合青铜器铭文的自名,对诸多通行器名一一作以具体考察,辨是否非,以最终名副其实,确定类别。

  ——编者按

  在这里结合具体器形对青铜器自名进行考察有其特殊的意义。三代青铜器自名现象十分普遍,大抵铭文四字以上者都自标其名。只是或共名,或专名,或省称,或代称,或连称,或互称,不一而足,比较复杂。其中对分类最有价值的当属互称。我们可以归纳如下几种情况:1.鼎、鬲、甗互称。如母生鼎、季贞方鼎、倗浴鼎等自称“鬲”;昶仲鬲、夨伯鬲、公姞鬲自称“鼎”;王人辅甗自称“鼎”;誨鼎自称“鬲鼎”等。2.簋、盨、敦、盖豆等互称。如谏盨、华季益盨、伯鲜盨自称“簋”;录盨、伯庶父盨自称“盨簋”;公豆(盖豆)、卫始豆自名“簋”;滕侯昃豆、节可忌豆自名“敦”。3.盘、盂、匜、盉、鉴互称。如倗匜、夆叔匜自名为“盘”;匽公匜自名“盘匜”;毳匜、朕匜自名“盉”;郑伯盘、封孙宅盘自名“盘匜”;令盘、免盘自名“盘盉”;裘卫盉自名“盘”;王盉、王仲皇父盉自名“盘盉”;齐侯鉴自名“盂”;昶伯盘自名“监(鉴)”;4.钟铃互称。如敬事天王种自称“命(铃)”;邾君钟自名“钟铃”;许子钟自称“铃钟”。5.戈、戟互称。王孙诰戈自名“戟”;犊共畋戟自名“戈”。诸如此类,当说明其间必然存在某种内在联系,这就为我们分类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青铜器既为宗庙之器,欲了解其功用,欲弄清其类别,必首先要明白“尝褅之礼”。据先秦礼书等记载,祭祖先人鬼之礼基本有祼、肆、献、馈食和四时祭(即“时类”:祠、礿、尝、烝),还有大祭褅。各礼均有其不同的行祭方式和所用礼器。这就需要对有关记载作一系统的考察和对比分析。如《礼记·明堂位》记载:“以褅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山、罍,鬰尊用黄目,祼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嶡。”联系我们前面对尊彝的考证及其所引文献,就可以从根本上理解这段记载。显然,宗庙之礼器起码有如下类别:盛牲之器,即俎和梡嶡,当然必有鼎豆;尊,即盛醴、酒之器,有牺、象、山、罍等;盛鬯、灌(祼)鬯之器,有鬰尊(彝)、瓒、爵、角、散(斝)。其次还有“朱干玉戚”、“大路(辂)”、“龙旂弧韣(《仪礼·觐礼》)”之类,当然有的不必是铜器。(待续)

  名家讲古

  张 辛

  字此夫,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及书画鉴定家,书法家,古诗文、碑志写作名家,中国最早的考古学博士之一。


关键字: 内容标签:祭祖,青铜,各不同,类别
下一篇:浙江安吉发现岳家军抗金瞭望台 为南宋军事设施||上一篇:约旦发现2000年前的地下教堂 可能是世界首座(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