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也曾用过这里的瓷器?专家一致认定湖州德清系越国“官窑”主产地


亭子桥出土的悬鼓座和系列瓷器CFP资料
早报记者葛熔金通讯员李剑民
昨日,由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学会、北京大学等机构80余位国内知名考古专家参加的“‘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湖州德清县域是战国时期越国“官窑”的主产地。
越国“官窑”集中地
19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江浙一带越文化分布区内先后发掘了一批贵族墓葬,出土大批仿青铜礼器、乐器的高质量原始瓷器。2005年在“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大墓”出土的成组(套)原始瓷礼、乐器更震动考古界、古陶瓷学界,并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专家一致认为,亭子桥窑址所见产品器类,几乎囊括了这些年江浙地区大型越国贵族墓中已出土的各类原始青瓷礼乐器。由此可见,亭子桥窑址是一处为越国王室与上层贵族烧造高档用瓷的窑场。随后在亭子桥窑址周围,还有冯家山、长山等同样烧造礼器与乐器的窑址,说明这一带是集中烧造仿青铜原始青瓷礼器与乐器的窑区。
“该窑址已初具早期官窑的基本特性,目前看,德清是这类官窑的集中地,可能越王勾践也曾使用过这里的瓷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元甫介绍,用瓷质的仿青铜器作为礼乐器,而并非跟北方一样为青铜质地,是因为越王朝比较务实。因为当时越国范围内青铜原料较难开采,越人将青铜器用于兵器、生产用具等实用工具。很好的佐证就是,目前流传下来的越国青铜文物,大多是越国青铜剑、铜镜等兵器和生活用具。
为青瓷过渡研究提供实证
德清亭子桥窑址是战国早期窑址,在已发掘的7条窑炉遗迹,其中2号窑保存基本完整,分窑床与火膛两部分。同时窑址发掘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仿青铜器造型的原始青瓷礼乐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类窑具。
到会很多专家认为,亭子桥窑址出土的原始青瓷器可直接称为“青瓷”。因为多数产品的物理性状普遍已达到了成熟青瓷的水平。“亭子桥窑址的发掘,为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的过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窑址、器具实物。”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表示,该处遗址出土的究竟是原始瓷还是成熟青瓷,目前争论颇多。在考古学界,对中国早期青瓷的基本概念也是模糊的。亭子桥窑址的发掘,给学界提供了一个中国早期青瓷的清晰视角,能使人更全面了解早期青瓷。
关键字: 内容标签:勾践,用过,瓷器,也曾,越王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