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1979年对薛家岗遗址发掘后,探寻薛家岗文化的源头一直是为考古界所孜孜追求。综合这次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孙家城文化与马家浜文化相距的历史不会太远,其相对年代相当于太湖流域崧泽文化的早中期,具体年代可以初步界定为至少距今5800年左右,且孙家城遗址的历史应当早于毗邻的薛家岗遗址500———1000年,并与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推测很可能是薛家岗文化的来源之一。朔知研究员更进一步认为孙家城是目前长江下游地区仅仅发现的两个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另一个为浙江杭州良渚城址),面积较大,推算原有面积当接近30万平方米,它的出现对于探讨本地薛家岗文化之后的衰落,以及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之间原始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系张居中教授也同样认为孙家城对研究当时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和机会。
此外,有5800年历史的陶鼠、陶人等器物的出土,目前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其中陶猪制作工艺非常精美,不仅形象栩栩如生,而且身上塑有彩绘,其中最长的不超过8厘米,高在4厘米左右,有的背上还留有鬃毛,和现在人们饲养的家猪十分相像,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猪就已经成为古人喂养的主要牲畜之一。
正是凭着这些重要发现的价值,近日,孙家城遗址从参与初评的5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初选入围“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谜团
经过两个多月的尝试性发掘,孙家城遗址留下许多奇特的现象。
谜团之一:在3号探方所发现的墓葬里,其填埋物中有大量的红烧土块,这种现象虽然以前在考古中时有发现,但是专家至今无法弄清这些红烧土块是怎样形成的,它到底有什么作用。
谜团之二:在出土的器物中,专家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陶球。这些陶球有实心的,也有空心的,比乒乓球要小一点,有一小部分上面留有戳印的纹饰,还有一些类似经纬线的纹饰。这种陶球在薛家岗文化早晚期也有发现,专家不能准确说出它们的作用,有人说这是普通的玩具,有人说这是祭祀的用品,它们究竟有何用途?
谜团之三:1号探方位于孙家城遗址的东南面,在向下挖至1米深后,土质非常好,陶片也很少,专家推测这里很有可能是农耕区。既然是农耕区,那其面积有多大?当时种植的主要作物又是什么?这也需要实物来印证。
谜团之四:孙家城的城墙是用泥土堆砌而成的,其功用专家根据其外缓内陡推断是防水为主防卫为辅,可是考古人员至今还没有找到古城墙的城门在哪里。它的建造年代究竟是何时,也是未解之谜。
谜团之五:这次首次发现的那些神秘的陶鼠、陶猪、陶人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或者想表达什么,尤其是陶鼠肛门处留洞的原因,现在还无令人信服的答案。
谜团之六:在这次尝试性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几件制作非常精美的玉璜,虽然这种玉璜在其它遗址中也有发现,但令专家迷惑不解的是,玉璜两端的圆孔钻得十分精细,连绣花针都不易穿过,而玉又是易于破碎的物品,那么6000多年前的玉器制作工艺就有那么先进了吗?古人又是使用什么工具来打磨玉器的?
有关专家表示,解开这些谜团还尚需时日,或许在未来对遗址的大面积发掘中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惊喜。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安庆,先民,牧歌,谜团,田园,孙家,年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