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5日,在九连墩2号墓南室西端底层出土了竹简4堆。这批竹简比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竹简数量要多,且保存比较完好,曾经轰动一时,专家期待着有惊人的发现。竹简被运回省博物馆后,由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与襄樊市考古队共同整理研究。
经过清理,这批竹简共有1364支,在对每一支竹简都用数码、黑白、反转拍摄后,又用红外线摄像机进行了拍摄,除了竹简背面的花纹,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这就使人对其功能产生了种种推测,如果它是竹简,为何背面有精美图案而正面不书写呢?
通过对竹简背后花纹的整理研究,专家们发现了一定的规律,即16到19支简能拼合成完整的一组,各组纹饰大致相同。所有竹简除开残断者外,可拼合成60余块竹简片。它们的高度为30至31厘米,宽度为13至15厘米,尺寸与同室所出大量木俎基本相同。专家依此初步推测其或许有置于俎上承托器皿的功能,这是第一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就是装帧精美的待用简策,就像我们现在用的稿纸,准备写字,可由于特殊的原因,稿纸随主人一起埋葬在地下。
在进一步的整理研究中,专家发现第三种可能就是,在拼合成的竹简片边沿上下各有细小的穿孔,这不是可以穿进丝线,将竹简片穿起来,当帘子用吗?还可以挂在车上,挂在窗户上,挂在墙上作装饰用。
关键字: 内容标签:竹简,天书,无字,新说,功能,装饰,九连墩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