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田野显得冷清和寂静,在一处4米的探沟内,几位民工正在一锹一锹地挖土、运出,整个过程虽然重复而机械,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随着铁锹的每一次敲击,或者正一点点地接近6000年前文明的真相。
彩陶碎片
历史约有6000
年
在孙家城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除了已开挖了两处4米的探沟外,还有3处方形的坑道。正在此地潜心研究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朔知说:这是考古人员在试发掘孙家城遗址时使用的探沟和探方。
昨日上午,孙家城遗址来了一批特殊客人,中科大博物馆馆长张居中、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胡化凯两位教授,当日带着一批“弟子”赶到发掘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张带领20余名科大考古系研究生,先是了解了孙家城遗址的概况,后来还详细观看了出土的鼎、豆、斛、杯等标本。当看到一批彩陶碎片时,张居中表示,其历史约有6000年。
专家现场介绍,通过出土标本的对比发现,此前安徽薛家岗遗址发掘出的文物明显比孙家城精美,制作上更精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孙家城文化早于薛家岗文化,薛家岗遗址考古表明,其距今已有5300年左右。因此,张居中说孙家城发现的彩陶碎片约有6000年,是有理论依据的。
马庙传说
与曹操父子有关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朔知一直潜心于马庙镇孙家城遗址的研究,今年10月,朔知就进驻马庙孙家城,至今已近3个月。11月份,相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对孙家城遗址进行尝试性发掘,怀宁马庙以及孙家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外人知晓。
怀宁人对马庙十分熟悉。怀宁县城一位居民讲述了马庙是如何得名的:相传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得太子曹丕,路过境内芦峰寺抽签祷告后屡战屡胜,于是杀坐骑祭祀当地的一座小庙,后人称之为“马王庙”,现简称马庙。马庙镇的前称为育儿乡,以境内的育儿村而得名;育儿村旧称“浴儿城”,此故事仍与曹操有关,说他曾在此地“浴儿”,“浴”后来演变为“育”。不过据考古发现,“浴儿城”乃一商周时期文化遗址,至今犹在。
“马庙”来历颇具传奇色彩,孙家城遗址传说更神秘,这里民间也一直盛传孙家城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曹丕就出生在这里,所以这里一开始叫“生家城”,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孙家城”。
尝试性发掘
有三大目的
孙家城遗址在上个世纪90年代,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的实地调查,初步认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中文化层厚1~3米不等,采集的标本有石斧、石铲、环形石器、鼎足、陶片等;土城年代不晚于商周或者同期。
令张居中、胡化凯两位教授及众多文物工作者颇感兴趣的是,既然被认定为新石器文化遗存,那么进行尝试性发掘的意义又何在?
近几年一直在从事薛家岗文化研究的朔知认为,其意义有三点:一、孙家城遗址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由于以前并没有对其进行过专业的系统的考证,目前所发现的器物还不能完全作为直接的证据,证明它们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的哪个具体时期,也就是说它们到底距今5000年、5500年还是6000年;二、孙家城遗址距离潜山县的薛家岗遗址,仅仅只有40多公里,这两座遗址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是否存在孰先孰后的问题,专家心里也没有谱,他们更为迫切地想了解孙家城遗址的真相,这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始文化以及与黄河流域诸文化的关系,将有着极大的帮助和重要的作用;三、孙家城的古城址别具一格,历经数千年而没有毁损,它在远古时期是怎样构筑的,和曹操号令士兵撮土为城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古代又具有什么作用,专家也想探个究竟。
正是基于这三个最初的目的,文物专家根据手头已经掌握的资料,先是深入到孙家城的农户家中,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进行详细访谈,随后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各个方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处地点进行钻探,最后确定了5处为正式发掘点,其中探沟2处,探方3处。
发掘时间长
需要耐心等待
张居中教授认为,薛家岗文化现象是安徽省唯一自成系统的重要部族文化。由于孙家城遗址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既和薛家岗文化有联系,又和薛家岗文化有区别的早于薛家岗文化的先期文化,考古专家初步确定其历史至少有5800年,并且推测这种早期文化很有可能就是薛家岗文化的来源之一,时间上比薛家岗文化要早500~1000年。也就是说,这次尝试性发掘的意义十分深远,它为考古人员研究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和机会。
专家还表示,尝试性发掘才刚刚开始,一个大型遗址的发掘一般要经过多次,时间跨度为多年甚至是十几年、几十年,因此孙家城遗址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和惊喜,我们还要耐心等待。
新闻背景
安徽已发掘的四大遗址
凌家滩遗址
——“中华远古文明曙光”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今年7月份进行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考古发掘工作也取得突破,一组罕见的完整玉钺群出土,为5000多年前新石器晚期贫富分化现象提供了依据。
薛家岗遗址
——考古史上首现13
孔石刀
薛家岗遗址位于潜山县王河镇永岗、利华两村交界处,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自1979年开始,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广州中山大学古人类学系先后6次对潜山薛家岗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23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
薛家岗文化也是安徽唯一自成系统的部族文化,在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尉迟寺遗址
——“中国原始第一村”
蒙城县尉迟寺遗址被史学界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是5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位于距蒙城县县城20余公里的许疃镇毕集村境内,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
相传是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称“尉迟寺”。遗址呈四周低中间高的凸形的地貌,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我国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
禹墟遗址
——有望揭开大禹治水神秘面纱
2007年5月1日下午3时许,禹墟遗址位于蚌埠市西郊涡淮交汇处涂山脚下的禹会村,举世瞩目的禹墟遗址考古发掘工程在这里启动。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等文物考古专家也于去年11月来蚌,并确认禹墟是中国古代文明关键时期的关键遗址,对禹墟的发掘将为求证大禹治水史绩、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提供重要线索。

出土的精美陶器

6000年前的精美陶片

发掘现场
作者:钱续坤 季东平 刘兵生
关键字: 内容标签:探寻,遗址,真相,孙家,年前,文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