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公庙遗址东边宫殿区新发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居址前,记者看到的是两套四千多年前的“两室一厅”,白灰地面,有生火取暖和做饭的火塘、火灶,完整地呈现出一幅距今4000多年的先民居住生活的场景。
这就是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下的考古发掘的具体成果。周公庙考古队领队、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说,在原来的考古活动中,这种生动的场景是不太可能被公众看到的。他说:“原来我们的考古发掘是为了科学地取得考古资料,会把发掘区挖到生土,不仅把东西全拿走,而且把遗迹都挖掘完。不到生土不停铲。这样虽然能系统地取得科学资料,但是起到严重的破环作用。整个遗址挖完以后,遗址形成了空洞。我们现在彻底转变了理念,宁可丧失一点考古的资料的丰富性和科学性,也要保护好遗产,为将来这个地方建设文化景观、建设文化考古遗址公园留下实实在在的东西。”
出于这样的考虑,2011年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的地点选择在紧靠公路的地方,旁边还有个小型的停车场,遗址对面就是著名的周公庙景区。雷兴山教授说,在发掘中,他特别要求重要的地方不挖掉,保留着,宁可一些考古资料不取全,也要保留这些不挖掉。
如今,这处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居址的考古工作已经基本完毕,将用沙子对发掘出的遗址进行回填、保护,等到展示的条件成熟,它们将再一次完美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雷兴山表示:“我们想不使考古成为象牙塔里的学问,不让考古成为考古学家自己才享受的事情,我们想让考古的成果展现给公众,让公众更好地去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记者雷恺)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陕西,考古,遗产,完整性,丧失,保护,资料,周公庙陕西 考古 遗产 完整性 丧失 保护 资料 周公庙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