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成都大邑县挖出两处古代窑址 莫非杜甫诗中物?

编辑:Jina 来源:成都商报
 
 前天,大邑县晋原镇红光社区统建安置房工地,一装载机在平整工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大规模古墓群,仅露出地面的从汉代到明代的古墓就有30多座,就如一个规模巨大的古墓集中营,可惜有几座古墓已经被机械毁坏。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大邑县文管所考古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划定保护区域,并展开抢救性清理发掘。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件从未见过的文物——一只状似铁罐的西汉铁釜,令人称奇的是,铁釜里面还有一层“陶胆”。 

    “从规模上看,被破坏的一座汉墓规格还是比较高的,可惜已经被装载机挖得几乎没有任何发掘价值了。”考古人员痛心地告诉记者,工地在动工前没有进行文物勘探工作,群众发现挖出古墓后才向有关部门报告,等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已经有几座汉代古墓被施工机械破坏了。 

    “现在光看得见的古墓有30座,其中汉墓10座,宋代和明代的古墓20座。”在工地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个青色的椭圆,面积各约5平方米。考古人员说,这是两处古代窑址。大邑为唐代四川地区白瓷产地,瓷窑为中国名窑之一。杜甫在诗歌中赞美“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考古人员说:“如果这两处窑址就是唐代的瓷窑,那对于研究大邑窑的历史将具有重大意义。” 

    在一处被装载机挖过的地方,考古人员意外在泥土中发现了一只高28厘米、腹部直径达45厘米的铁釜,考古人员推断这只铁釜可能是西汉时期的,但让人意外的是,考古人员在清理铁釜里面的泥土时,竟发现铁釜里面还有一层陶制两厘米厚的“内胆”。“釜是古人常用的煮饭工具,但像这样有两层的釜在以前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过。”考古人员为这样的意外发现而疑惑,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此前从来没有发现的炊具;有人认为是古人下葬时将一只陶釜和一只铁釜重在一起埋葬,后来由于铁釜生锈和泥土粘结,两只釜逐渐“合二为一”。 

    考古人员介绍,在这个工地附近一带,上世纪80年代曾经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土坑墓和船棺葬多处,发现青铜兵器、印章等精美文物500多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邑县,成都,杜甫,挖出,两处,诗中,古代
下一篇:南京江宁又现六朝大墓||上一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寝之地考古发掘获新发现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