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广东江门发现"字冢" 体现旧时文化"敬惜字纸"

编辑:秋痕 来源:羊城晚报
 

新发现的“字冢” 谭耀广 摄

记者赵应齐,通讯员谭耀广、林福杰

江门新会文化局文史研究专家最近在江门市圭峰山发现一处文化古迹———“字冢”,属清代文物。

字冢为馒头形坟头,约长1.7米、高1米余。主碑字有0.5米见方;另一块石碑刻“咸丰七年字纸灰七埕”,以石桩形式竖于其东南约1米处。“咸丰七年”即1857年,是清代文物。位置在玉台栈道旁边山坡,从广场一边进入后第二个转弯处。

顾名思义,“字冢”埋葬的是字———印在纸上的字。明清以至民国,有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敬惜字纸”,对写有字的纸张不随便乱扔,不拿来包食物、垫屁股,不和钱放在一起,信奉字是圣人所造,对字纸要好好爱惜。清代此风最盛,还编印《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等书,劝诫人们不但自己要敬惜,还去收集丢弃的字纸,鼓吹是否敬惜字纸,将会有报应,已到了迷信的程度。

在清代,江门同善堂成立“敬惜字纸会”,出钱雇人在大街小巷执拾(拾取,方言)字纸,焚烧后深埋,或投入海中。会城有梁荣者,长年身背竹笠,左手摇铜铃,右手持铁夹,到处拾字纸,人称“字纸荣”,当年在会城人尽皆知。

圭峰山上的“字冢”是“敬惜字纸”的历史文物,可与这段历史互相印证。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字纸,旧时,体现,发现,广东江门,文化,字冢
下一篇:神秘的中山国(1)||上一篇:新疆考古专家在和田玛坚勒克遗址发现9处窑址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