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福州在宋代何以繁荣? 得益于城内发达水路交通(2)

编辑:秋痕 来源:东南网
 
新港、怀安村口都是古码头
福州城内的水路畅通后,配合着东、西二市的发展,码头、港口应运而生。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说,虽然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考古实物出土证明这一点,但可以从典籍上找根据,已经能确定两处宋代的码头。

一处位于现在农林大学背后的怀安村,这里是乌龙江与闽江的交界处,当时可以容纳上千只船舶停靠。当时南来北往的茶叶、中药材等货物都会在这里下船,或是通过陆路送往城内,或是转运出海。因为商贸繁荣,还特地在这里设立了怀安县衙署。

还有一处是现在的新港,据《三山志》记载,北宋起新港境内河口,就已成为福州内河的一个港口,并有造船的历史。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时,“凡百货舟载此入焉”,意思是载着货物的大船都在这里往来。因为商贸繁荣,官府还在此设“临河务”(相当于“市舶司”)。


设有水门可直接坐船出城

除了城内通航便利外,出福州城直接坐船也很方便。据考证,宋代福州城内还有至少2座水门,可以容许船只进出。

郑国珍说,在王审知修建罗城时代,就设立了两座水门,从现在的考古发现看,安泰河边的金斗门很可能就是水门。城门立于河道中,可容许船只通过。

到了宋代,水部门很可能也是一座水门。水部门又名水涉门,靠近“临河务”,直通出城归入闽江。根据一张晚清时期的明信片显示,当时这里仍能容纳船只通过,由此推断,宋代时水部门是福州城重要的水路出城口。


关键字: 内容标签:福州,水路,宋代,城内,繁荣,发达,交通,得益于
下一篇:济南小王府遗址发现古寺院遗存 出土大量遗物||上一篇:湖南现失传古苗文 石刻文字用于苗民起义祭祀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