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发现的唐代陶窑遗址群属于唐代中晚期,位于唐长安城的西北郊,汉长安城东南郊,唐代梨园附近,距大明宫遗址5.5公里,距汉长安城0.5公里。目前该陶窑遗址群已发掘面积大约为1000平方米,其中已发掘清理的14座唐代陶窑可分为6组。
参与发掘和清理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志友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陶窑形制结构基本相同,由操作坑、窑门、火膛、窑床、烟道5个部分构成。成组的陶窑结构稍有差别且形制独特,在操作坑之外有供出入的过洞与斜坡通道相连,进入操作坑的斜坡道南窄北宽,由南向北倾斜,最南端有三个台阶,斜坡道至过洞口长约7米,操作坑露天,呈不规则圆形。操作坑面积约16平方米,深约3米,操作坑四周有两组对称的窑室,窑室形状为“马蹄”状,窑室大小不一,最大的陶窑长4.5米,东西宽为4.4米,高2.4米,最小的陶窑长2.2米,宽1.5—2.1米,残高1.8米。每个窑室后壁都开凿有3个烟道,两侧烟道在接近窑室顶部时向中间收拢,到窑顶接近地面时与中间烟道连成一体。陶窑因为长期火烧,有厚约为10厘米的青灰色烧结硬面,在硬面上又有厚约20厘米的红烧土。一窑多室的布局提高了陶器生产量,体现了唐长安城当时发展之快与繁荣富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向记者介绍,根据目前的考古发掘推测,该陶窑遗址主要属于民用窑址,为唐长安城内百姓提供建筑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品。此外,陶窑内还发现少量带有戳印的砖瓦及琉璃制品,说明该窑址有烧制官用物品的技能,遗址群中是否存在官窑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研究。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成组,首次,西安,唐代,遗址,发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