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窖藏为长方形土坑,长约1.5米、宽0.7米、深0.6米,从残留的金属搭襻、编织物推测,钱币原置于一长方形皮箱中,均为铜钱,用合股棉线贯串。经初步整理,该批铜钱涉及西汉、新莽、唐、五代十国(后周、前蜀、南唐)、北宋、南宋、西夏、金、元和明等朝代,最早为西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始铸的四铢“半两”,最晚为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始铸的“洪武通宝”,前后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共78种,以宋代铜钱为最多。大部分钱币保存情况较好,制作精致,钱文清晰,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中国货币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元末起义军铸造的钱币由于发行时间短、流通范围小、存世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据分析,明朝洪武廿七年(1394年)为维护“大明宝钞”币制,命商贾所有铜钱不得行使,依数向官换钞,并严禁金、银流通,各铸钱局也停铸。民间多将铜钱存放起来以备后用,这可能是该批铜钱的入藏原因。至于入藏时间,推测在洪武廿七年(1394年)至明永乐九年(1411年)之间。(严格)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时代,跨度,杭州,多年,发现,古钱币,两吨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