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成都天府广场出土汉碑解读(2)

编辑:Jina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价值

    多个方面印证:绝对镇馆之宝

    专家们认为,两碑至少涉及到几个价值和研究方向。


    文教史该碑出土地以前应为学校,碑文内容涉及到办学,因此对成都的办学历史有研究价值,同时也证明当时成都就是一个大都会。

    政治史由于东汉时太守在史书中多未立传,裴君和李君目前还不能确定其全名,但对成都在东汉时期的政治史研究将起到直接作用。

    水文史碑中明确提到本初元年六月下旬成都发生洪水,因此,对成都考古中涉及到洪水的相关研究将找到解释。

    思想史一般认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墨家、法家等学说就被贬抑甚至消失,但碑文中提到李君“同心齐鲁,诱进儒墨”,就是说李君将儒墨两家的学说相提并论,显然当时墨家学说仍然被人们推广接受,这对之前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史就提出了改写的可能。

    争议

    为何有碑盖?

    林向认为,只有“阙”才有碑盖,这两个碑有碑盖可能是因为多次冲毁,为了进行保护而加上去的。

    为何没碑穿?

    何崝表示,一般汉碑都有碑穿,即在上端有一个圆洞。“在墓碑和庙碑中,圆洞是作为拴马之用的,而两碑可能因为立在学校,所以没有拴马的洞。”对此,林向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碑穿”是为了下棺材用的,而不是拴马,两碑之所以没有洞还需进一步研究。

    两太守这么好?

    宋治民认为,碑身上文中虽然多为赞美之词,但其基本事实是存在的,即记录两太守的功德。但林向却认为,也许裴君和李君并不是有这么好,而只是当时知识分子立碑表达一个愿望。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成都,出土,天府,解读,广场
下一篇:丹丹乌克里的壁画保护与修复(二)||上一篇:安徽蚌埠双墩离奇墓葬 揭开钟离古国神秘面纱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