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陕北史前文化与"黄帝文化"的考古学观察(1)

编辑:秋痕 来源:科技日报
 
陕北史前文化遗址


    关于黄帝的传说由来已久,历代人们都把黄帝(或炎黄二帝)看作是华夏的始祖。这种民族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黄帝传说在我国古史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黄帝与“黄帝文化”也就成为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传统的黄帝及其文化研究,多是对先秦以来的史籍文献的考释,由此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观点。而现代考古学的建立,为人们开辟了认识古史的新途径。当今的研究,只有把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才是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正确道路。


  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文化应分布于中国的黄土地带、特别是黄河中游一带。因此,黄河中游的史前文化研究,就成为研究“黄帝文化”的基础。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是历代公祭黄帝的重要场所。黄帝陵所在的陕北一带,有着十分丰富的史前文化。研究黄帝及其文化,理应首先从这里出发。  


  基于上述想法,2007年3月14至16日,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与延安市文物局、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及黄陵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合作,对黄帝陵及周边的史前遗址做了初步的调查。由于雨雪天气的影响,仅踏查了位于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上城遗址和田庄乡赵桌遗址,但也有一些收获。 

 
  桥山上城遗址,位于黄陵县城的桥山南坡,北距黄帝陵冢约500米。遗址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时期灰坑、墓葬等遗迹,为仰韶文化中期遗存(约距今6000~5500年)。墓葬压于唐代上城城墙之下,部分已被破坏。形制为竖穴土坑墓;人骨仅存上肢、躯干和头骨,初步判断为一成年个体。由于仰韶文化中期的墓葬发现极少,这座位于黄陵桥山残墓的发现,为从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及遗传基因方面探索史前诸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陕北,考古学,史前,黄帝,文化与,观察,文化
下一篇:陕北史前文化与"黄帝文化"的考古学观察(3)||上一篇:秦东陵迷雾重重 “亚”字型大墓墓主身份成谜(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