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陕北史前文化与"黄帝文化"的考古学观察(2)

编辑:秋痕 来源:科技日报
 
赵桌遗址,位于黄帝陵之东的田庄乡赵桌村南,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一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在断面上发现有灰坑、陶窑等遗迹。窑址残宽0.7米,残高0.65米,存留部分似为火膛,上部有火烧土,下部为较为松软的灰土。依据发现的陶片等遗物判断,该遗址年代为仰韶文化中期,与桥山上城遗址大体同时。


    此外,据陕西省文物普查资料,全省共发现史前时期遗址4200余处,其中陕北的延安、榆林达2000余处。因此,黄帝陵所在的陕北黄土高原,是探索“黄帝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 


  有学者认为,黄帝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对应的是仰韶文化,并把黄帝时代的年代框架界定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黄帝都有熊的历史阶段,对应考古学文化是主要分布于郑州——洛阳之间的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依据这一观点,黄帝文化的中心在河南,与豫中地区仰韶时期文化相关联。  


  关于仰韶文化时空范围的界定,学术界历来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近来发表了《关于仰韶文化的时空范围界定问题》一文,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仰韶文化最初发现于豫西的渑池县仰韶村并得以命名,这使许多人相信豫西是仰韶文化的中心所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郑州至洛阳之间的大河村类型文化与主要分布于渭水流域的仰韶文化应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  


  依据目前公布的调查数据看,陕西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最多,达2040余处,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北南部的延安地区,两地相加达1774处,其中耀县石柱塬遗址,面积竟达300万平方米,是目前仰韶文化分布区面积最大的遗址。而河南全省发现的仰韶时期遗址(包括大河村类型文化)共633处,其中豫西地区153处,目前尚未发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特大型遗址。因此,渭水及其支流泾、洛河流域,理应是仰韶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和中心所在。 

关键字: 内容标签:陕北,考古学,史前,黄帝,文化与,观察,文化
下一篇:秦东陵迷雾重重 “亚”字型大墓墓主身份成谜(图)||上一篇:楼兰变成废墟的千古真相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