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9日,荆州松滋市临港工业园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为湖北省发现的首例母子合葬墓。
8月15日,荆州市文物局委托荆州市博物馆、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松滋市博物馆对暴露墓葬进行勘察,经现场勘查,墓葬位于宜阳一级公路与临港大道起点相交的山头,墓葬长约2米,宽约3米,深约2.5米,为一座合葬墓。其中西部棺盖被揭开,人骨架被取出,东部木棺保存较好。
今天(8月18日)凌晨,博物馆工作人员开棺后,发现里面有保存完好的古尸,还有较多的丝织物,保存状况较好,目前,母子合葬墓在湖北省仅此一例。
经专家鉴定,该墓为明代万历年大宁教谕张吉言与母亲傅氏的合葬墓。今天中午12点40分,荆州市博物馆相关专家将进行棺内清理展示。荆州电视台将对清理现场进行全程记录。
荆州母子合葬墓进行棺内清理现场全纪录(组图)
8月9日,荆州松滋市临港工业园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母子合葬墓,母子合葬墓为湖北首次发现。8月9日发现,8月15日抢救性发掘,8月16日棺木被整体移送到荆州博物馆。今天(8月18日),荆州市博物馆开始对棺内进行清理工作。




12点55分,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消毒,并在蒙上一层白布的古尸身上喷洒消毒水,准备揭开古尸的真面目。


12点58分,尸体裹着很厚的棉被和衣物,身下还垫着凉席,工作人员卷轴式的卷开白布,将古尸上面盖着的被子慢慢卷起。

13点05分,第一层棉被被卷起,记者看到,棉被上有很多颗粒状结晶体。记者隐约看到尸体还穿着完整的鞋子。

13点09分,揭开第二层棉被,尸体的轮廓更加清晰,工作人员正在做记录。
13点11分,工作人员撕了一块正方形的白布,盖住古尸的头部,即将揭开覆盖在头部上的第三层棉被。

13点13分,古尸脸部面纱已经揭开了一半,露出了半张黑黑的脸,头部还梳了明代的发髻。
13点20分,工作人员一点一点的清理古尸脸上的污垢和旁边的棉被。


13点23分,工作人员正在测量尸体的长度,死者初步测量身高1米70,为男性。

13点26分,工作人员用笔小心的将棉被上的结晶体碰落到密封的塑料袋里进行取样,以待研究。

13点29分,棉被全部取走,第九层棉被被拨开,开始对尸体穿的衣服进行清理。


13点33分,开始清理身体,古尸身上的衣物已经破损。古尸的嘴巴微张,有完整的牙齿。

新闻提要:在前面的新闻中已经介绍了,这是一座母子合葬墓,这母子俩到底是什么身份?考古人员又是怎么发现这一墓葬的呢?让我们来为您一一解开这一系列的疑问。
8月9号,在松滋市临港工业园施工的工人发现了一座墓葬,立即报告给了荆州市文物局,考古人员闻讯迅速赶到现场。
经过初步勘察,这座墓葬长约2米,宽约3米,深约2.5米,墓葬采用金刚土也就是石灰糯米浆封墓。墓志铭清晰表明,这是一座母子合葬墓,母亲傅氏,生于1514年,死于1605年,终年91岁,傅氏是松滋九都左丞相傅环的嫡亲玄孙女,而傅环,在史书上有所记载,他是松滋人,元末明初官员,曾参加红巾军,后归附朱元璋,明代初期担任参知政事并辅教太子。
墓志铭上还介绍,傅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与她同葬的是大儿子张吉言,在她前面去世。万历年间,张吉言曾经在山西省大宁县做官,分管教育,官职相当于现在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因为墓葬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没有找到张吉言的墓志铭。
考古人员在对墓葬进行现场清理时,发现傅氏的木棺底部有一个七星图。
发现七星图,对于研究当时的墓葬风俗与服饰有着重要意义。清理完傅氏的木棺之后,在对张吉言的木棺进行清理时,考古人员发现这座木棺比他们想象中保存得要好很多。
随后,考古人员立即将张吉言的木棺运到了荆州市博物馆,今天凌晨,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这座木棺揭开。
据了解,这是湖北省发现的第一例母子合葬墓,而在全国,母子合葬墓都很少见,2007年8月,安徽怀宁县发现了一座清代的母子合葬墓,2008年9月,湖南长沙发现了一座清代的母子合葬墓。
关键字: 内容标签:荆州,星图,合葬,湖北,母子,惊现,放置,首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