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重大发现:湖北惊现李自成遗物3000余件(4)

编辑:Jina 来源:新浪网
 
3,此行本与李闯王无关 


 (从明宫搜缴的皇帝之印)

   今古传奇报刊集团去年改制。我分管的图编部升格为文化发展公司,因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对我们公司有意向性投资,我们这个文化公司便迁至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办公。这里同仁称之为“两幢楼”,有几十家动漫、游戏和网络企业。有人戏称是武汉市的“最先进的生产力”。本人认为,一个传统出版行业与先进企业结合,定会产生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到这个光谷创意产业一年多,的确使我有颇多观念上的转变。


    (大顺王朝的蓝色龙袍)     
         
   我曾在盛大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我从上海回到武汉后,更加坚信当今出版事业要有出路,必须与动漫、游戏以及网络紧密地联系。返回武汉,便与光谷创意的许多企业建立了联系。最早建立联系的企业是东尼文化。他们从我的小网站上看中了一个童话《兔子的作业》,正在改成动漫。东尼文化的老总陈刚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体形削瘦,面部有颗明显的黑痣,是他的标志。这个年轻人,充满活力,头脑灵活,善于结交各种关系,我认为他将成为一个营销天才。与自己欣赏的年轻人共事,是件愉快的事情,来到创意产业基地后,与他有了多种紧密的合作。

(放在婚床下明顺两朝贵冠)

    当然,也许是他头脑灵活,点子也太多。什么东西在他眼前一晃,他便横生妙想,一个赚钱的点子便出现了。有一段时间,他居然打起李自成的主意。他一旦打上一个主意,非要搞出一个结果出来不可。三天两头对我说,他们又发现了李自成什么什么,约我去原来他的故乡老县委书记那里谈谈,说他对李自成有独到的见解。再过几天,又告知中央电视台“发现·探索”栏目来了,打算拍一部关于李自成灭亡的专题片,有多家企业有兴趣投资。


                                     (李自成给大将刘宗敏的密谕)

   与他的兴奋相反,我对他的这个热衷表示得比较冷漠。说实在的,我对李自成张献忠没有太大的好感。我对他的了解多与“杀人不眨眼”、“流寇”、“惯匪”相联系。再说,一个先进的动漫企业,怎么从这个没有多大时代价值的古人处找开发,有点让人难以理解。渐渐地,东尼的陈总也从“李自成”身边平静地“离开”了。


 (皇冠)

    打理公司很是忙碌,也就难写闲散之文了。不是没有时间,而是缺少了这份心情。东尼陈总几次相邀,告知他们家乡通城山青水秀,是个避暑消夏的好出处。武汉这几天不是连周的梅雨让人湿热气闷难熬,就是几天气温陡涨热浪腾腾让人难以消停。在一个周五的下午,陈总邀上武汉大学的冯教授与我们同行。东尼企业的投资人罗来隽也是通城人,他开了一辆宽大的越野车,做我们的随行司机。黎刚先生可是陈刚的总角之交。据罗来隽告知,他们相亲时,也必须要两姊妹才肯前往,认为生不能做兄弟也要做个连襟。这等友情,令人感叹。


(大顺朝的钱币)

    这次因为湖北连降暴雨,常回故乡的路已经被冲毁了。我们上了高速,直奔岳阳方向,要绕行三十多公里路。高速快,倒也不会影响心情。按照他们的精心安排,我们从岳阳方向折回,依然进入了湖南的一个小镇——詹桥镇。开车的罗总介绍家乡的风景,家乡的山也是小山,人的造化也不大,所以出不了大官,也出不了文化人,两位一来,我们家乡沾光了。我说这里不出大官是不对的,因为这是闯王兵败之地,造反的种子早已经播下了,应该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很多将军才对呀。大家听了,认为不无道理,但确实没有出什么革命家。不要说像红安二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哪怕出一个将军也好呀。这个话题因为接不上,就此打住了。

(玉玺盒装)

    快到达通城地界时,陈刚他们幼年的一群朋友,早泊车在镇口等候着。我们来到一个无名小店,陈总介绍说,此店在当地很有名气,所以无名。上得二楼,来到一个临街雅间。满满一桌,十余人。陈总一一介绍。我对身边的冯教授悄声说:“此,通城县的富二代是也。”冯教授听了笑,算作了认同。陈总的弟弟抱了一个纸箱来,打开一看,一箱当地白酒——百丈潭,再看,52度,席还未开,先胆怯。酒过三巡,坐在冯教授旁的此席唯一的一位女性,是通城县一中的张老师,站了起来,对冯教授说了一些敬仰的话,仰头一杯,约二两酒的样子便一口而尽。果藏杀机,我不由大冒冷汗。是两冯一笔难写的缘故,他怎么好把战火往我这边烧呢?好个冯教授,不愧是博导,发挥教授特长,教授和老师斗嘴甚欢。我已被灌了几杯,慢慢地分不清东西南北,自然不知他俩谁胜谁负,但见冯教授杯中之酒,一直就是那么微丝不动,想想应该是冯教授技高一筹。


                                       (质地精美的明宫皮箱)

     等他们斗嘴当儿,我空了中午饭的肚子,自然是大块朵颐,好不爽快。大家轮番敬酒,如果不想烂醉如泥,就要扯出一些话题来。黎总随行带回了自己的小外甥,同桌中我又发现一两个半大小子,于是对他们做惊人之语,我又有新发现。我先问湖南这个小镇与通城有什么不同,大家告知隔壁就是通城地界,没什么两样。那就是说,我吃出了一种通城的味道,大家吃了几十年的通城饭,却被一个外乡人来描述通城味,深以为奇。我告知通城味道,微苦深辣回味很足。微苦是种味觉感受,深辣倒很实在,辣到舌底下,吃得人常常丝丝直呼过瘾。另外,我告诉他们,通城我没有来,这些佳肴初入口时,竟有几分相熟,品时才觉,我们公司的合作单位多是西安的,这味道与陕西同。我摸摸黎总外甥的小脑袋,也晒笑地告知,我刚才看了你们这里几个小鬼头,一个个长得虎头虎脑的,也好像眼熟,原来你们这里的人种也非当地种,估计是闯王带来的,多似陕西的虎娃样子。我也奇怪,原本也不在意李闯王,来到通城,却不断地把闯王当成话题。席间一阵哄笑,趁着酒兴,席间尽欢。


 (大顺朝通城石刻印章)

    第二天的活动,由罗总负责,安排到他岳父的造纸厂看看。据罗总介绍,他那老岳父甚为了得。年轻时和村里人吹了一次牛,便去山西做煤的生意,一举成功。后来在湖北地界做成了“煤”老大,连湖北一些大型国企也得找他帮忙。前些年被一些领导撺掇,放弃了煤生意,回故乡兴办实业。显然这一步棋走得较为失误,不然现在资产将超级庞大。


(大顺朝定国十二策)

    一行人等来到造纸厂,那厂房看起来很气派。我们鱼贯走进后楼的一间豪华办公室,见一人,穿着随便,脚上一双市场难见的人字型拖鞋,应是过时之物。但从气度判断,应是老板李海涛。罗总一一介绍我们,算作见面。那人果真是他岳父。过会儿,来了位中年女性,罗总介绍说,是岳父家里人。她向我们点点头。看来李总家庭关系相对复杂。我接触一会儿,感到这个老人很是和蔼,用满脸喜气,倾听我们讲话。


(定国十二策之一改名正统)

    话题不知不觉中,转到了李自成上。罗总介绍说,他这岳父尽管文化不高,却愿意与文化人打交道。有人希望他能资助一笔钱,建个大顺王朝博物馆。中午由罗总岳父接待我们,去后山顶一个山庄进餐。正好路过李自成墓,我们得以顺道祭拜。那是在参观场区后,我们一行往后山去。在山脚下,见到了一座孤零零的墓,墓碑像一只筷子,或者像一把利剑,我们不知道设计的用意。从野草茂盛的小路绕过一个水塘,来到墓前,郭沫若写的“李自成之墓”映入眼帘。这个墓乃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之墓,且墓址也迁移过了。通城人告知我们,郭沫若先是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下,后又发表收回声明,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山九宫山下。郭沫若先生的这种变化,估计是当时没有确凿的证据,才出现如此反复。


(歌颂李自成的诗碑)

    李自成兵败最后归宿至今尚有四说。一为通城说,李闯王兵败武昌城后,还有三万多兵马南下。他将大军交给部将指挥,自己只率二十骑亲随至通城山脚下。通城九宫山有座元帝庙,他独自上山入庙,祈神佑之。也许是他天数皆尽,或者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幸被“民取所荷锤,碎其首而死”。当时时局混乱,贼人众多,村人以为这个高大的外乡人是盗贼,才先下手为强。部将见主子被村人杀死,发泄仇恨,灭一村而去;二为通山说,李自成亲率十八骑至通山脚下,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而击,将十八骑打散。李自成独行至山间,会大雨,他拉马登岭,山民九伯者以为遇贼,与之手博,被李自成打于臂下,抽刀欲杀之,刀遇泥水不可出。九伯急呼,其甥金姓以铲杀李自成;三说为夹山禅隐说,夹山在澧水之南,东沿澧水入洞庭,西距石门县城十五公里,“夹山寺”为“灵泉禅院”的俗称,这里山环水绕,环境幽雅,幸赖奉天大和尚来此住持,率领弟子修茸开拓,渐复旧观。这个奉天大和尚乃是声名赫赫的李自成;四说,是现代人之说,时值改革开放之时,各地都要打文化牌,围绕李自成最后归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几年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在北京召开李自成死地讨论会,湖南一边倒向石门,湖北一边倒向通山。通城县在去北京的前几天,接到湖北省咸宁地委的内部传真“特急”电报,“咸宁地委关于立即取消通城擅自派员参加李自成结局研讨会的通知。”通城方志局的史学工作者偷偷参加会议后,论文不准上交,被咸宁地委收缴。黎时忠先生特别写了一首诗,“李自成死于地方保护主义。” 黎时忠先生认为个性强悍的闯王面对当世这种激烈的争论,在九泉之下,也吓得战战兢兢不敢承认自己真死在何地了。我们注意到通城说李带二十骑,通山说李带的是十八骑,与李自成战败后带十八骑败走河南又东山再起很类似,似乎有很强的寓意性。
 

(闯王侄子李过写的祭大顺皇帝文)

    我们毕竟不是考古学者,也不是一方官吏,对李自成的最后归宿比较淡然。拜祀过李墓,转身上车盘山去顶。罗总介绍,到了下午5点多时,通城人像要倾城而出一样,纷纷来到后山,山不高,名曰“走山”。这些有情调的通城市民,每天都要途经闯王墓地,不知与闯王为邻,当作何感想。上得山来,有一小水塘,塘边搭建几间简陋平房,算作山庄,多少有点附庸风雅。不喝酒的李老板,从车后拿出政府特供茅台,使农家菜肴的席间平添了一抹亮色。在这里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李自成了。
    李老板面色得意,告知几年前,前任县委书记带他见过一人,此人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几十年如一日,搜寻于九宫山间。李闯王有灵,寄托于他,或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搜集了几千件大顺王朝的遗物,问我们要不要看看。我们一听,这么难得的机会,哪有不瞧之理。


(宰相写的祭李自成文)

    李老板手机打过去,对方犹豫一下还是同意了。李老板解释说,他家没有防盗功能,所以,我们不要去太多人,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不想耽误太多时间,即刻起身去。来到一个小区,泊车上了四楼,见门上还有半幅对联,春节气息尚在。有一简朴铁栅门,李老板敲门,这家主人张老师开门,招呼后,我们坐于小客厅。这是一个两室一厅的房间,外间是张老师和老伴的,内间是儿子的,从家俱成色来看,显然新婚不久。厅内靠墙案上堆了许多锈迹斑斑的大刀、宝剑、还有亮光闪闪的铜锤。这些铁器上都刻有“大顺二年”等字样,有些柄上刻有“除暴安良”,与我们革命时代的口号一脉相承了。


(承认李自成被杀的晓贴)

    见到这些大顺王朝的遗物,我多少有点不习惯。因为从小到现在,我都只能是在博物馆里看,大顺王朝的遗物却在一个教师客厅里如此散乱地堆放着,尽管只有三百余年,也应该珍惜的。张老师见我们疑惑的样子,告知这只是一般的铁器,他先拿出一个单筒铜制望远镜,镜片破了一块,效果不是太好。我用望远镜看看窗外,远处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曾在电影《甲午海战》里看过这种望远镜。张老师说这是从明军手中缴获之物,又指指案桌下放的近米长的弓箭说,这个也是大顺兵缴获的。还有两只龟壳,其中一只清晰地写着“神机妙算”。显然也是行军打仗卜算之物。


(安葬闯王的告土地文)

    他从室内拿出两把剑,一把清晰地刻着李自成的名字;另一把刻着五爪龙,宝剑质地精良,显然是明皇宫之物,后被李自成搜缴,在剑身上镶金“除暴安良”四个字,此宝剑疑是李闯王之物,因为刻有五爪龙的宝剑,只有皇帝可以佩之。当主人把宝剑放到我手上,我抽出时,有一种通电的感觉。就在这一刻,我突然有穿越时空之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尽管有大炮和望远镜,却依然是以冷兵器为主要武器的时代。李闯王一路横刀立马无比豪迈地向我们走来,用他短暂39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史诗般的人生。


 (牛金星安葬闯王的伐木文)

    张老师见我们兴致昂然,将我们带至他儿子的房间,随手掀开床铺,床案里排列着几十顶镶金钳玉、珠光宝气的各种贵冠。这些王冠多是从明皇宫搜缴而来,时隔三百多年,依然如此金光耀眼。刹那间,我的大脑一阵缺氧,头晕目眩,言语顿失。我拿出一顶,置于头顶,一直忙着充当摄影师的黎总,赶紧拍了下来。这样的珠光宝气,平生仅见,屏住呼吸,我们小心翼翼触摸几下,把他还给张老师。



 (李过签发的通辑令)

    张老师家的壁柜和墙边,堆放了许多石碑,有几块雕刻着李自成的画像,那个戴大沿的草帽形象,已经定格于历史之中。他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这标志性的帽子,代表着中华民族受苦受难最底层人民的利益。他和他的草帽一出现,农民便义无反顾跟着他走。这一象征的形象,有点类似当代政治家为了贴近选民的作秀,可惜我们无法了解李闯王选定这个形象的目的何在。


(最早提出“汉奸”概念的诗)

    另外的石碑,多是闯王的口号,“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还有些诗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日北京龙椅坐,正当奋力安天下,不幸汉奸引虎狼,神州变色辱皇汉。”据说最早创造“汉奸”这个词是大顺王朝的诗人。
    张老师领我们到他的卧室,这间放置的多是大顺王朝的各类印章,当然也有从明宫搜缴的皇帝玉玺,多达几十枚。皇帝的玉玺,通过中国地质大学鉴定,是优质和田玉所制。其中有一枚乃是通城县的圆章,类似我们今天的公章,只是石制品,他们把县称 “符”。
    我们意犹未尽,张老师又拿出了各类文书档案,其中以信函为多,标注秘件。还有开国典章,定国十二策,行军地图用红墨两色标注。特别是李自成侄子李过以李经历撰写的《皇城惊梦录》,有七本之多,很引人注目。另外还有半部残本《龙生》,也是写李自成的经历,应该有较强的历史价值。
    最后看到的是一件蓝色的龙袍,这件龙袍宽大,镶有黄色金边。龙袍用蓝色,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见到。大明王朝主火,用黄色龙袍;大顺王朝为水德王,主水,用蓝色龙袍。水能克火,所以大顺朝克了大明朝。蓝色旗号,蓝色服饰,亦镶一点黄色金边,但不能全用黄色,蓝色应是大顺王朝最珍贵的色彩了。


  (李过撰写的《皇城惊梦录》)

 以上内容转载自冯知明的新浪博客


关键字: 内容标签:湖北,遗物,惊现,发现,李自成
下一篇:江苏盱眙汉墓:出土铜钱成墓葬断代依据(图)||上一篇:武汉发掘出明代古墓 墓主为明通城王之妻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