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子山兵马俑(图片来源:沈阳日报)

复原好的玉棺(图片来源:沈阳日报)
狮子山下的兵马俑
1984年,在江苏徐州的狮子山脚下意外发现了大批汉代兵马俑,但是俑坑中兵马俑的摆放非常凌乱,这在注重礼教的中国古代,是要冒杀头之罪的,是什么原因让工匠们敢做这种冒天下大不韪的事呢?而陵墓并未完工,为什么要仓促下葬?墓主人究竟是谁?随葬品不按礼制杂乱摆放究竟又因为什么呢?
狮子山发现兵马俑
1984年12月3日,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村小学的几个学生出门玩耍,在采土场发现了泥土烧成的“小人头”……
经过大约60天的探察,考古人员发现地下一共有5个俑坑,有3个俑坑比较大,估计每个坑中就有上千个陶俑,另外两个俑坑相对要小一些,5个俑坑全加起来,陶俑的总数竟然达到了4000多个!
一个个陶俑被剥去泥土,从沉睡多年的地下显露出来,陶俑主要有立式和坐式两种,立式俑的高度48厘米,而坐式俑的高度只有25厘米。虽然尺寸比起真人小了不少,但每个陶俑五官清晰,四肢完整,完全是按照真人的模样来制作的。
这些陶俑,立式的是步兵,坐式的是驾车的御手和车兵,俑坑中还有马俑,马俑后面站着的官员应该是指挥官,整个队伍里没有其他的动物俑,也没有女性俑,俑的性质非常单纯,可以断定这次狮子山发现的是兵马俑军阵。
兵马俑军阵混乱不堪
考古专家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兵马俑坑,希望能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而就在俑坑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更多的反常现象。
俑坑的四壁十分随意和简陋,似乎根本就未作平整,坑壁上的土已经松散和脱落了,俑坑的底部凹凸不平。1号俑坑靠东头的的地方,就连坑中的岩石都没有除去。陶俑好像是随意就摆放到了岩石上,俑坑的中部凸起一块大石头,把整个军阵一分为二,大石头上还因陋就简地放置了马俑和官吏俑,似乎是一个指挥台。
俑坑中大多数兵俑的排列还稍有规律性,每排陶俑的数量大约是8个,前后两排的间隔也差不多。但有很多地方却非常凌乱,有的每排人数只有两三人,前后排的距离也拉得很开,陶俑稀稀疏疏;而有的每排人数却达到了十几个人,陶俑全都挤成一堆,摩肩接踵,令人眼花缭乱,根本就没有军队的队列和阵型的样子。
俑坑中兵俑的种类有七八种之多,按一般常规来讲,各兵种应该分别统一起来,按各自的方阵下葬。但在这里,所有兵种都混在一块了,发辫俑里混着发髻俑,发髻俑里混着戴头盔俑,持长械俑里混着弓弩手俑。
中国古代的车兵制度通常是一乘车上有一个御手、一个甲士或两个甲士,但2号俑坑中却是二三排御手俑间杂着四五排甲士俑,御手和甲士明显不成比例,完全没有按照战斗队形来排列。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2号坑成群的跪坐式车兵俑中,竟然莫名其妙地站着一个孤零零的步兵俑。
这混乱不堪的兵马俑军阵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重大的机谋,2000年前的徐州,必定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这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定和兵马俑军阵的主人有关。
兵马俑的主人是楚王
考古专家担心兵马俑军阵凌乱不堪的谜团,可能永远无法解开,到1994年11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大规模正式发掘主墓。
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到1995年1月11日,主墓的外部结构已全部呈现在人们眼前。主墓室的门口堆放着几块巨大的条形石块,每块石头的重量估计有五六吨,考古人员都知道,这是下葬者为了防止主墓室被盗而用来封堵墓门的塞石,但塞石已经被拉了出来,而且上面还扔满了各种文物,估计这可能是盗墓贼所为。
就在考古队员们清理塞石的时候,除了大量铜钱外,还在上面发现了玉璜,这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玉器,塞石上还发现了无数的玉片。在个别玉片上,考古队员们发现了缠绕在上面的金丝,专家推测,这些白玉应该是墓主人下葬时身上所穿的金缕玉衣的玉片。
金缕玉衣一般是皇帝才能用,除了皇帝以外,有一些特殊功勋的军事将领,或者是一些特别分封的王在经过皇帝的允许后,也能享用金缕玉衣。在汉朝,徐州地区有资格在下葬时使用金缕玉衣的人,只可能是楚王,因为,他是当时皇帝分封在徐州的诸侯国楚国的最高统治者。那么,这也就证明了兵马俑的主人就是穿着金缕玉衣的这位楚王。
实际上兵马俑主人的身份已经被进一步确定了。但徐州在历史上共有12位楚王,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位呢?从金缕玉衣上还是无从获得答案。
楚王陵地宫没有修完
打开主墓大门,人们意外发现墓道门口的巨石没有移走,多数墓室的墙壁没有加工平整,后室地面凹凸不平……种种迹象表明,楚王陵地宫根本就没有彻底完成。
1995年2月21日,封闭2000多年的地宫被彻底打开了。在一间清理后的侧室中,考古队员发现墓室的墙壁有的地方比较粗糙,似乎只是用凿子进行了开凿,但有的地方却完全不一样,已经显得很平整,显然是凿过之后又进行了加工。地宫中还有很多墓室的墙壁都只是进行了粗凿,根本没有经过进一步的修整。
地宫中大多数房间大小都差不多,凿入岩石中的进深都达到了4到5米。然而在甬道的东侧,考古人员却发现了一间令人莫名其妙的房间,它的高度、宽度与其他的侧室一致,进深却勉强只有1米,这样浅的房间装不了什么陪葬品,专家猜测,这可能是一间没来得及凿完的墓室。
考古队员们来到了甬道东面的最后一个侧室,地上的骨头到处散落,在地上还发现了一些堵塞七窍的玉石,都做成了子弹头的形状。专家估计,这可能是盗墓贼所为,盗墓贼扯下了金缕玉衣到洞外去挑拣金丝,尸骸也就被抖得七零八落,身穿玉衣的尸骨应该就是楚王,这些尸骨应该就是楚王的遗骸。
在甬道的尽头,是地宫的最后一间墓室——后室,这里才应该是放棺材的地方,但却只是发现了一些乐器,考古队员在清理后室的时候,又发现了异常:后室的地面凹凸不平,两边高,中间低,显然根本就还没有凿平。在后室的东北角,有一块凹进去的地方,似乎还准备继续向北开凿。考古人员推测,这里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后室,在石壁的后面,可能还准备修建更多的房间。种种迹象表明,楚王陵地宫根本就没有彻底完成。
尸骸无法推断是哪个楚王
不知道墓主人是谁,就无法解释楚王陵中的种种异常,无法知道兵马俑军阵摆放凌乱的原因,难道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吗?
在狮子山汉墓中,考古队员发现了金缕玉衣片,经过修复,一件奢华精美的金缕玉衣出现在人们眼前。考古队员在墓中还发现了一种墨绿色的玉片,把这些玉片拼在一起,原来是一具华美的玉棺。金缕玉衣和玉棺都代表了一种等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这说明墓主人决非寻常的富贵人家。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有资格使用这些东西的人只有可能是楚王,但刘姓楚王共有12代,墓主人到底是其中哪一代却不得而知。
没有直接的证据,能不能另辟蹊径,通过对墓中发现的文物进行研究,从而推断出墓主人是谁呢?考古人员马上付诸行动,最有力的物证就是骨骸,在骨骸中能不能找到线索呢?
尸骨从阴冷的墓室中被移到了徐州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的实验室中。每一块骨头都经过了仔细的研究,徐州医学院的蔡红星副教授发现,这堆骨骼来自同一个人,没有搀杂其他人的尸骨,这是一具男性的骸骨,身高应该在1.73米左右,年龄大概是35岁左右。从骸骨上没有找到非正常死亡的痕迹,从而无法与史书的记载相比照,也就不可能推断他会是第几代楚王。这条线索断了,考古人员只能再找其他途径。
关键字: 内容标签:徐州,楚王,兵马俑,山下,狮子,主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