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刘氏的郡望介绍(3)

编辑:Jina 来源:汉家刘氏网
 

11.东莞郡


    东汉末建安初年,分琅邪郡、齐郡置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领8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等地。


    东莞刘氏为西汉齐悼王刘肥之后。刘肥生城阳景王刘章,传国九代至刘津,被光武帝刘秀封为平莱侯,徙居东莞。其后裔有刘穆之,徙居京口,仕南朝宋,累官尚书右仆射。还有刘勰,为南朝梁著名文学评论家,著有《文心雕龙》传世。

  
    12.平原郡


    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废。


    平原刘氏支众多,都出自汉皇族。《元和姓纂》载,汉高祖之子淮南厉王刘长生济北贞王刘勃。刘勃的儿子刘崇,始迁居平原高唐。其后裔至晋代有刘实,字子真,为刘崇的第11代孙,官任太常,封循阳侯。南朝齐将领刘怀珍,为汉景帝之子胶东唐王刘寄后裔。刘寄传国五代,至后汉有刘暹,居平原,至唐而绝。平原刘氏名人还有南朝梁学者刘峻,在东阳紫岩山讲学,从学者无数。


    另外,后汉和帝长子刘胜曾封平原王(怀王),其后袭封者甚多,如乐安寿王之子刘得、河间孝王之子刘翼等,均封原平王。


    13、广陵国


    广陵国始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


    广陵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武帝的第4个儿广陵厉王刘胥的后裔。


    刘胥在汉宣帝时受封为广陵王,刘胥的4个儿子均封侯。后刘胥图谋不轨,赐死,诸子废为庶人。元帝时又立胥子刘霸为广陵王(孝王),传国至王莽时绝。刘胥的子孙世居广陵,形成大族。东汉时有刘胥第6代孙刘贶,官任司徒。又有刘辩,任清河太守。刘辩之子刘瑜,桓帝时官拜议郎。桓帝死时,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杀宦官,失败身死。晋代刘颂,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其家世居广陵,为名族。当时同郡有四大姓:雷、蒋、彀、鲁,均在刘姓之下,时人为之语云:"雷、蒋、彀、鲁,刘最为祖。"


    14.临淮郡


    临淮郡始建于汉武帝时,治所在徐县(今江苏泗洪南),领29县,辖境包括属于今江苏和安徽的睢宁、嘉山、盱眙、天长、洪泽、淮安、阜宁、建湖、盐城、兴化、东台、海安、泰县及泰州、靖江等地。 


    临淮刘氏出自东汉光武帝之子广陵思王刘荆。刘荆的儿子刘平封俞乡侯。平子刘彪袭爵,彪孙刘熙,仕魏为尚书郎。熙子刘述,任东平太守。述子刘建,晋代任永城令,世居临淮。刘建的儿子刘会,官琅邪内史,跟随晋元帝渡江,居丹阳。其子孙仕宋,至梁末又徙居晋陵(今常州)。唐代著名的晋陵刘氏,就是临淮刘氏分支。其代表人物,刘子翼,著作佐郎,他的儿子刘祎之,事武则天为宰相。


    15.琅邪郡


    琅邪郡始建于秦朝,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汉因之,移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境),辖51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属江苏)及青岛等地。东汉改为琅邪国,移治开阳(今临沂北)。唐朝乾元初废。


    琅邪刘氏有两支,一支出自西汉皇族,是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胜的后裔。刘肥之子刘章,封城阳王。刘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于此,后为琅邪大族。晋有刘超,是西汉齐王刘肥的后裔。刘超的父亲刘和,为琅邪国上军将军。刘超初任琅邪国记室掾,随晋元帝渡江后封零陵伯,官至左卫将军,为苏峻所害。


    另一支琅邪刘氏出自东汉皇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琅邪王刘京后裔。汉桓帝时有琅邪人刘猛,官至宗正。


    16.兰陵郡


    兰陵郡始建于东晋,是从原东海郡中分出来的,治所在丞县(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下领5县。辖境包括今山东枣庄、滕县等地。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


    兰陵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武帝之孙、广陵孝王之子兰陵侯刘宜的后裔。刘宜在汉宣帝时受封为兰陵王,至于莽时绝封,其后裔为兰陵刘氏主脉。


    17.东海郡


    东海郡始建于汉初,是由原郯郡改置,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下辖37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地区。


    东海刘氏出自东汉皇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裔。刘强是刘秀长子,郭皇后所生,本立为皇太子。郭后被废后,刘强贬封为东海王。其后裔嗣王封侯者甚众,遂衍大族。汉代末年,有东海郯人刘虞,出任幽州刺史,累官至太尉,封容丘侯。后与公孙瓒不和,为其所害。

 
    18.丹阳郡


    丹阳郡始建于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17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吴移治今南京,以后辖区缩小。


    丹阳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景帝之孙、江都王刘非之子丹阳侯刘敢的后裔。丹阳刘氏在唐代有刘邺,字汉藩,任懿宗、僖宗朝宰相。他的父亲刘三复,官刑部侍郎,世居句容。


    19.宣城郡


    宣城郡始建于晋代,是从原丹阳郡中分出来的,治所在宛陵县(今安徽宣城),辖11县。辖境包括今繁昌、南陵、青阳、池州、石台、太平、泾县、宁国、广德等地。


    宣城刘氏渊源失考。宋代有刘琦,字公玉,博学强览,立志峻洁。历任都官员外郎、歙州通判、侍御史。清代有刘南英,字宇千,诗人。尤精琴理,著有《琴学集成》。

 
    20.南郡


    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荆州),下辖18县。辖境包括今荆州、宜昌、宜城、南漳、荆门、华容、远安、当阳第、秭归、巴东、恩施、利川、宣恩、枝江等地。隋开皇初废。


    据《元和姓纂》,南郡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武帝的儿子代王刘参曾孙代王刘义的后裔。南朝宋时有刘凝之,其父刘期公官衡阳太守,家于枝江为大族。刘凝之慕老莱子、严子陵为人,性好山水,携妻子泛游江湖,隐居衡山,终身不仕。


    21.高阳郡


    高阳郡始建于东汉桓帝时,西晋时设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南)。辖4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地。隋开皇初废。


    高阳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淮阳宪王之子高阳侯刘并的后裔。刘并在汉平帝时受封为高阳侯,王莽篡汉时免爵。其后裔散居高阳各处,为大族。 

 


关键字: 内容标签:刘氏,介绍
下一篇:村民挖水池挖出汉代铜釜 专家称有重大考古价值||上一篇:文博杂谭:古碑为鉴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