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15时许,在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南水北调”元氏北程遗址考古队队长陈伟带领下,记者乘车再次探秘常山郡故城附近“北程遗址”的考古工作。
途中,陈伟介绍,史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置36郡,其中包括恒山郡。汉文帝元年,因避讳文帝刘恒名讳,改名常山郡。从汉高帝三年(前204年),常山郡首府便在今元氏县故城遗址附近。直至曹魏时期,才迁到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从宏观历史看,在两千多年前,常山郡属一带政治经济中心,相当于石家庄的前身。”
元氏县北程村西“南水北调”路线界桩内,有一个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区,里面探方密布。记者刚踏进探方,便被里面的文化遗存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年前的神秘境地。
陈伟指着发掘区西侧的三个位置几乎呈“品”字形的圆形土坑介绍,这是三口水井,直径在3-3.4米之间,深5-6米,分布非常密集,间距才90厘米,都属于东汉早期,是同一时期被人们一起使用的。
在三口水井的南侧,还有一个直径3.6米多长、深1.5米左右的圆形土坑。“通过坑内沉淀的水淤层来看,这个圆形土坑是个大蓄水池,最多可容纳7立方米的水。”陈伟说。
考古队在这些水井和蓄水池之间,还发掘出上下两层相互叠压在一起的排水管道,底下那层排水管历史相对比较悠久,属于东汉早期。这些排水管道由石块和砖块砌成,北高南低,由此陈伟推测水流方向是由北朝南,从水井流入蓄水池中。在发掘区东侧,也发现了3口水井。
记者看到,陈伟所说的这6口水井都没有陶井圈,直径却比“小留墓地”神秘古井群的水井大。那么为什么“小留墓地”打井技术先进、有陶井圈的水井是西汉时期,而这些没陶井圈的水井却属于东汉早期呢?
三套东汉“火锅”惊现发掘现场
在考古队驻地,两位考古队员从仓库小心翼翼搬出陶制大瓮和大盆。陈伟介绍,这些都是在灰坑中发现的残片,经考古队复原而成,陶瓮腹径达68厘米,陶盆口径有57.5厘米,可以说体积和容量都比较大。记者触摸大瓮,感觉在触摸石家庄数千年的历史沧桑。
陈伟还拿出一个陶盆,陶盆的边沿内侧有三个凸出部位,他将另一个陶盆放在上面,三个凸出部位恰好将另一个陶盆支起来,两个陶盆叠放在一起,如同今天饭店常用的酒精炉火锅。“看!上面这个陶盆底部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陈伟说:“这种东西比较少见,这次我们一共发掘出3套,我称它为'支钉炉',在下面这层盆中放入木炭,可以给上面的陶盆加热,煮东西吃,是东汉时期的炊具。”
现场还发现墓葬2座,墓葬中有很多古代钱币。其中年代距今最近钱币是王莽时期铸造,据此可以认定,这些墓葬是东汉早期。
“小留墓地”出土了很多金代葵口白瓷碗等器物;而“北程遗址”却发现了很多体量较大的陶瓮、陶盆等残片。“北程遗址”距“小留墓地”很近,也就1000米左右,从出土的器物上来看,为什么差别会如此之大?
关键字: 内容标签:常山,石家庄,冰山,揭秘,露出,年前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