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重庆发现罕见绝壁崖墓 4米高坡势被削平(1)

编辑:秋痕 来源:重庆晚报
 

依崖而建的古墓

四四方方的三重墓门,面朝浩瀚长江;精雕细琢的墓道,在悬崖陡壁上曲径通幽;匠心独具的内室排水暗道,更让整处古崖墓群几乎完好地保存下历史的原味风貌…… 
  这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崖墓群,并排于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百花村社区思源公园的临江峭壁上,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崖墓地势
  依长江而建 
  立于陡峭悬崖
  这处崖墓群,是去年9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保护中,大渡口区文物普查队沿江搜寻过程中发现的。
  崖墓群一共有4口墓穴,墓穴口都是规规矩矩、四四方方的,位于百米高的陡峭悬崖上,除了几米宽的崖墓墓道和环山小路,能够勉强供人站立外,悬崖的外侧便是近乎垂直的百米深渊。
  在悬崖的底部是老成渝铁道线,在铁道线的外侧、即崖墓墓门的正前方,便是浩瀚东流的滚滚长江,视野一片开阔……
  经考古专家实地考察鉴定,确认这是东汉南北朝时期的崖墓群。
  崖墓内貌
  墓室风蚀小
  凸显匠心独运
  除了非凡的地势位置,崖墓自身的内貌,同样令文物专家惊叹。
  在这个小地名叫“观文岩”的山崖上,4口崖墓穴均为人工开凿,呈一字形排开,连排组成了宽20米宽、高4米的崖墓群,分布面积达80平方米。
  每座崖墓的墓口,分别有两层或三层门楣,外层门楣宽、高各1.9米,内层门楣则宽1米,高1.5米,门楣石壁纹路清晰。此外,每座崖墓外,都有专设墓道,分别长2至3米,宽2至2.5米。
  在大渡口区文管所专家李应东的带领下,记者昨天走进墓室发现,室内干燥难见积水。墓室长3.2米,宽2.4米,高1.75米,拱形顶,可摆下张八仙桌。千年过后,墓室内外却风蚀较小。
  “崖墓由于临江而居,为防止江水漫溢或雨后山崖渗水,墓主匠心独运,特意留了一手。”经过细查,文物专家揭开了谜底:原来,每座墓室内,都设计有拇指粗的线性凹槽,这是墓室排水暗道,专门用于防护墓室被风蚀、潮蚀。
  李应东说,墓门和墓道保护完好,凸显出崖墓的端庄,也能看出墓主很讲究。
  崖墓布局 
  削山后凿墓
  形成绝壁崖墓
  除了排水暗道的独特设计外,在文物专家看来,该处崖墓群的整体布局和开凿,与其他东汉崖墓相比,也别具一格。
  李应东介绍,东汉古墓主要有两类:土坑墓和砖石墓;而在川东、重庆一带的临江地区,古人依据自身地形,多采取崖葬。
  由于东汉属铁器时代,受制于开凿工具的愚钝,绝大部分崖墓没法深度开凿,只能依崖而葬,存在山势坡度。然而,该处墓群,4米高的坡势被彻底削平了,形成罕见的垂直绝壁崖墓。
  专家分析,墓主采取的是“先削山、后凿墓”的方式,进而打造出墓道、墓门、墓室完整的墓群。“在当时,这绝对是个庞大工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削平,绝壁,重庆,米高,罕见,发现,坡势被
下一篇:堪比三星堆的4000年前特大城市 将永沉水底(2)||上一篇:南陵墓再发掘四墓 出土陶罐发簪铜钱等文物(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