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望城掘出西汉王室大墓

编辑:Jina 来源:三湘都市报
 



规模 木椁如同大房子



  这座汉墓是建筑工地施工时发现的,规模很大。墓呈“中”字形,由墓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全长30.3米。其中墓道长10.7米、宽5.6米,墓室长19.6米,宽14.8米。该墓上部封土已毁,露出大量粗大木料,或横摆,或竖立,整体看上去如同一栋塌陷的房子。据专家介绍,这些木料是当时建造木椁时用的,当时木椁就是按房子的样式来设计的。
  专家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这座墓是从一大片岩石中开凿出来的。从木椁的大量粗木、设计形式和墓地地质,足可以看出该墓修建时的费心费力的程度。令人遗憾的是,该墓发现了两处盗洞,分别位于墓道后端和后室处。专家表示,被盗时期估计是隋唐。
  墓主很可能是刘姓长沙王
  该墓墓主是谁?级别怎样?何旭红表示,从该墓规模、结构和具有“黄肠题凑”的葬制分析,墓主很可能为汉代某一代刘姓长沙王或王室成员。
  何旭红分析,从发掘现场来看,该墓规模大,设计讲究,达到了王室墓级别。另外,“黄肠题凑”是一重要佐证。“黄肠题凑”这一葬制是在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起加固椁室、显示墓主身份的作用。柏木中心为黄色,形如肠,故称“黄肠”;“题凑”的意思是层层叠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为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的保存有“黄肠题凑”的都是西汉诸侯王或王室墓。而“黄肠题凑”在风篷岭一号墓清晰可见,这里的“题凑木”长约84厘米、直径34厘米左右。“题凑木”内墓室分为六个部分,即东西二侧各二室,中央为前、后二室。
  何旭红介绍,汉朝时长沙共封有14个王,分别为吴姓和刘姓。吴姓王为西汉前期所封,刘姓王生活年代则为西汉中晚期,汉景帝之子刘发是被封为长沙王的第一人。刘姓王在长沙“八代九传”,即通过八代传承受封,共产生了九个刘姓王。
  从以往发掘经验来看,风篷岭一号墓为西汉中晚期墓。其一,该墓墓道为阶梯式,而西汉早期墓为斜坡式。其二,该墓木椁部分竖立着的木料围成的侧壁是西汉早期墓中所不曾见到的。
  所以,墓主应该是汉代刘姓长沙王或王室成员,而汉代刘姓长沙王墓在长沙还没发现过。
  规格超过马王堆汉墓
  有专家曾估计刘姓王墓葬大致集中在今天的长沙火车站附近,但没有得到证实。
  而吴姓王墓葬则在长沙河西的咸嘉湖附近发现了几座,不少专家曾研究表示,汉代异姓王墓地一般不在同一地理位置,往往离得较远。何旭红表示,风篷岭一号墓也位于河西,东距湘江约1000米,如果它被确定为汉代刘姓长沙王或王室成员墓,就将打破原有成见,产生新的研究成果。
  此外,何旭红表示,与同为汉墓的著名马王堆女尸墓相比,风篷岭一号墓级别更高,规模更大。马王堆墓是侯级墓,而风篷岭一号墓是王墓;风篷岭一号墓的面积也更大。
  文物期待8月揭晓谜底
  目前,考古人员仅对墓的顶部及盗洞进行了清理,还没有深挖。盗洞内出土了汉代的贴金玉饰、鎏金青铜羊镇,隋唐时期的青瓷碗、青瓷唇坛等文物。专家估计,隋唐文物是盗墓贼留下的用于盛文物的器具。
  何旭红表示,墓内文物的数量和价值应该值得期待。下一步工作将是深挖,清理各墓室,打开棺木。到8月份,所有文物将清理出来,到时一切不确定的谜底将揭晓。


关键字: 内容标签:望城,西汉,王室
下一篇:木版族谱叙胡氏故事 木版族谱史料价值高||上一篇:昔日皇家砖 多为此地出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