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该采石场遗址位龙游脉元村西南面,属千里岗山脉余脉,地质构造年代为中上侏罗统渔山尖组时期,分布以红砂岩和紫色砂石岩为主。整个采石场遗址沿山体从山崖到山顶围绕着老虎洞山从西到东环状分布,海拔高度从250—300米不等。采石场内已灌木杂草丛生,估计采石场面积约有50余亩。由于长年风化剥落,东边阳面风化剥落严重,西边阴面采石工艺痕迹清晰可见。
更珍贵的是,在采石场岩壁的崖面上发现了九块摩崖题字。其中四块非常清楚,从南向北依次为“嘉靖八年七月”、“嘉靖八年七月、田”、“嘉靖廿一年、王家”、“正德三年三、王宅”等字样。字体大小10—20cm不等,摩崖题刻在现有平面的2米—5米的高度位置,一般须登梯操作,因此可排除后代题刻的可能。由于采石的原因,老虎洞山东、西两边已打通,加上年久坍塌,形成一道天生石梁。现在人们可以东、西两边便捷穿过。西边的崖壁在现有平面高度的2米处,有一处石刻造像。造像以单线刻画为主,宽约60cm,高约80cm,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明代传统特征:半身造像,头带儒帽,身着交领右衽开襟襕衫。根据帽与服饰可判断为明代士大夫或文人学士的造型。从现有的高度也可以排除是后人加刻。
据调查人员介绍,根据上述人物造型和摩崖题记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老虎洞遗址为不迟于明代正德—嘉靖时期的古代采石场遗址。
关键字: 内容标签:龙游县,采石场,纪年,浙江,遗址,古代,准确,发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