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尊白土陶腹径约14厘米,颈部上粗下细,有4道凸起纹饰的带状把手自颈至腹。敞口流部近锥形,流尖上翘。王吉怀介绍,是龙山时期的典型陶器,最初用途是炊煮器,后来多用作酒器。这尊的底部有烟熏火燎的痕迹,与2008年第二次发掘发现的带燎迹的红色夹砂陶迹象一致。考虑到埋藏它们的器物坑紧邻夯土祭祀台,器物坑内的这些陶器为祭祀礼器的用途已无可置疑。
白的材质是类似于“高岭土”的白色陶土,只有少数地区分布。白土陶器烧制火候较高,质地比夹砂陶、灰陶等更坚硬,吸水性弱,更适宜使用。在4000年前的龙山时期,白陶比较罕见,也愈显珍贵。王吉怀说,在器物坑中发现的多种陶器,造型各异,分别具备近千公里内的各地区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北到河南、山东,南到上海,使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下游的龙山文化形成关联。《左传》云:“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墟所在的淮河两岸对于古代文明起源和汇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涂山一带当时曾汇集了广大地区的众多文化类型,各地有代表性的陶器汇于禹墟一坑。(张建平)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禹,蚌埠,礼器,最高级,罕见,发现,时代,白土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