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考古人员在沈家山发现一些灰陶陶器残片及灰色绳纹板瓦等建筑构件,从上面的“麻布纹”可以认定,这是典型的战国时期陶片,都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在一处被挖平的1平方米左右的路面上,有不少破碎的陶片。考古人员推测,这里可能是一灰坑。据悉,灰坑是古代人类留下的遗迹之一,灰坑有可能是垃圾坑,也有可能是储物坑(或窖藏),还有可能是祭祀坑,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如陶器等。可惜此处发现的陶片破碎很严重,据此推断不出器物的原形。由于断面土层被破坏,也无法推断此处经历了哪些朝代。
据悉,沈家山在清代中叶之前的文献中没有记载,它是咸丰年间才有的地名。太平天国战乱时,有沈姓人家从苏州阊门逃难至此。而此地荒凉,本来少人居住,沈家搬来才有人烟。
一位在原扬州博物馆工作的退休老先生回忆,他们以前也曾在沈家山一带发现过战国时期陶器残片、瓦片,但是没有发现过战国时期的墓葬。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束家平告诉记者,这些陶片是战国时期人们生活用品,瓦片证明这里曾经有建筑。
关键字: 内容标签:瓦片,遗址,战国,战国时期,沈家山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