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物回家后,我们怎么办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历史的烟云遮挡了目光,岁月流淌着昨日的忧伤……”一曲满载着历史沧桑之感的《圆明园》,为6月8日晚于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举办的“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首归仪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宣告了“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文物保护工程”的正式启动。
据悉,此次文物回归活动,是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的文物保护工程,流散文物的回归也是一个即将持久展开的百年工程。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找寻散落在各地的圆明园文物。
今年正值圆明园建园300周年,也是圆明园罹难147周年。圆明园气魄宏大、格局多变为世界罕见,其内收藏丰富,宛若琳琅满目的博物馆。然而中国人不会忘记,这座号称“万园之园”的园林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中遭遇了灭顶之灾,从此,诸多珍稀文物流散民间及国外。
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及多个社会团体、个人纷纷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寻觅流散文物,为文物回归不断努力。首归仪式上,第一批“回家”的文物包括原大水法上一对汉白玉石鱼在内的十余件石雕构件,均由北京有关单位和市民无偿送回。圆明园管理处主任助理宗天亮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说道:“此次回归的石雕文物将先在大水法遗址展示,随后安置在库房保存,等条件成熟再把这些文物修缮后按原位归放。”
圆明园究竟流失了多少文物,难有精确的数字统计。首归仪式上,圆明园管理处首次公布了“圆明园流散文物调查报告”。据显示,流散在国内的圆明园文物多为大型石雕、碑刻等“重型”文物,而其他不计其数精美的文物,则多流散在海外。
时隔100多年,如何让众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回归,已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意气行事。流散文物回归尤其是海外文物回归问题牵扯到诸多复杂因素,需要各国间逐步协商和各方面的沟通。毕竟,我们的文物在国外被展览也从某种程度上传播了中华文化,未必是坏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持此观点。
而谈到文物回归事件本身,“只有在国富民强的盛世时代才会有这样的壮举。”李先登还表示,“文物回归,社会意义远大于文物本身的物质价值。”
北京体育大学一位教师作为此次受到表彰的志愿个人也同样表示:“文物的回归也是中国厚重文化的回归,回归不仅是物质形态的回归,更是一种理念的回归——对民族的认同与热爱。”
然而,让文物回归是否能成为一条使其得到更妥善更有效保护的途径?曾经在文物收藏界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历代的私人收藏行为都是文物保护中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有时甚至是超越非私人化收藏的力量。
而据了解,类似此次“回家”的石构件文物,在园内至少有上千件,它们仅仅被堆在园内,未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于是,有人表示出如下担忧:害怕目前的保护措施不够有力,文物回归后被反复地搬动和挪移反而会加速其耗损过程、不利于对文物的保护。
面对质疑,宗天亮如是回应:“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存在绝对化的东西。文物都会面临自身不可避免的自然损耗,比如日晒雨淋、风化触摸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延续其自然寿命,当然,可能我们采取的措施还不是最完善的,目前全世界也都在不断探索着保护的新途径。总体来说,在很多情况下,私人和地方的收藏条件还是不如国家完备。”
李先登同样认为,个人的力量绵薄,只要完善了文物保护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最有效的文物保护途径还是国家收藏。“圆明园里的这类文物说到底是公共财物,应该让更多的中国人欣赏到它们的真面貌。这好比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有很多爱国志士自愿收藏了许多珍贵文物,但他们的初衷还是想等到有一天时局平定了,再把它们送还国家。”
而另一位文物保护和考古方面的专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则坦言:“圆明园被烧是国耻,我们应当尊重历史,文物回归了就能洗雪国耻吗?如果要花大价钱收购回文物,那没有必要,而且这也不是收购就能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唤起中国人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圆明园作为遗址有它自身的意义,“我是反对修复或重建圆明园的。我们应当做的是反思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圆明园认识历史。”
对于流散国外的文物,张忠培说,“作为大国应当有开放的心态,上世纪80年代我在美国大都会看过日本的文物展,经费和文物都是日本出,当地的日本侨民还摆上花盘表示祝贺。所以说文物代表的是历史,是人们了解一个国家文明的窗口。因此我反对高价买文物,文物在谁的手上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能看到并通过它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文明。文物被抢固然是一种耻辱,后人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为何弱小。但说文物回归与民族自信心有关,也应当注意不要过分夸大民族情绪。”张忠培说。
其实,对于哪些文物亟待回归保存,宗天亮的观点也很明确:除不得已已被使用或已成为当地一景的文物外,那些散落国内并已在当地受到良好保护的文物,也都不在此次文物回归之列,“我们需要收回的只是那些散乱的、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或无人照看的文物。对于流散海外的文物,我们也将逐步探索,找到一条对其最有效保护的途径,并加强宣传教育,对回归文物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
实习生 钱密林 苏静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物,回家后
下一篇:宁夏须弥山石窟濒危 壁画风化脱落急需抢救||上一篇:秦始皇陵内藏30米“高楼”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