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磨一剑”
“华光礁1号”南宋古沉船位于西沙群岛华光礁内侧,最先由中国渔民在1996年发现,是中国目前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这次远海发掘从3月15日开始,水下考古人员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随着“南海1号”打捞工程的开始,这两件中国水下考古大事件的发生,被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比喻成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两颗明珠。考古专家认为,“南海1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沉船必定能再现大量真实可信的历史细节,因为出海远航的船是一个“单一性社会”,人们会把那个年代最必需的生活用品带上船,这种高度浓缩过的历史标本,能提供地面上无从捕捉的考古佐证,将使现代人洞察到当时的贸易和生活方式。有关中国这两颗海上明珠的消息,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水下考古异军突起的实力。对“南海1号”整体打捞,英国BBC在一年多以前就有追踪报道,对中国“20年磨一剑”的古船整体打捞很期待。英国海上打捞公司“海洋资源公司”和“霍华德·史密斯公司”都对中国在水下打捞方面掌握的先进技术感到惊讶。中国打捞起来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中国会在打捞宋代沉船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收获。
找寻厚重历史的回忆
和“南海1号”一样,由于早期沉船大都缺乏资料记载,世界上的沉船很多都是由渔民出海时偶然发现的。海底寻宝过去是海上冒险家的营生,现在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按照国际上的一些惯例,大部分国家现在都宣称对位于自己领海内的海底宝藏拥有管辖权。迄今为止,无人知道海底究竟有多少沉船,但沉船蕴藏的巨大财富总是激起人们无限遐想。中国考古界也期待着“南海1号”的谜团早日被解开。中国古代船只的记录很少,尤其是民间商业船只更是几乎没有什么记载,这跟古代的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航海尤其是商业航海的关注不多,文献记载也非常少。水下考古在整个考古界起步较晚。在1987年之前,我国的水下考古还是一片空白。但是现在,我国的水下考古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走强,在亚洲地区已是首屈一指。据悉,经正式调查过的已知的中国水下沉船遗址就有200多处,而实际的沉船数量应该远远不止这些。此外,中国有关部门还跟很多国家进行合作,共同发掘中国的海外沉船,其中包括前往肯尼亚探寻中国古代船只。中国的海底考古前景十分广阔。如今,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忙着打捞沉没的宝船,其中多含商业味道,而中国的这两次重大考古活动,却更像是一位颇有实力的巨人,在找寻对自己厚重历史的回忆。(综合新华社电)
关键字: 内容标签:打捞,仅是,中国,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