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扬州考古现场惊现三座墓 出土三枚开元通宝(图)

编辑:秋痕 来源:扬州日报
 

 
义富 摄
 
沈家山建筑工地古墓葬群考古又有新进展

    昨天,扬州城北沈家山瘦西湖西苑建筑工地古墓葬群考古工作又有新进展,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六座古墓。据悉,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挖掘清理了16座墓葬,其中,汉代墓葬4座、六朝时期墓葬6座、唐代墓葬6座,并出土了一些文物。令人称奇的是,位于工地东北角方向的一座墓地,被三个主人同时选中,出现了三墓同地的场景。

    棺上加棺只因墓葬习俗

    在唐代扬州,几个挖墓者正在为刚刚去世的先人挖墓穴,突然一个人挖到了前人的墓,受到“一人不葬两穴”的民间墓葬习俗的影响,墓主人的家人要求继续挖下去,没多久,又挖到了一座墓,墓主人的家人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一种好兆头,是“棺上加棺”,于是就把过世的先人葬在其中。昨日,扬州考古队在城北沈家山瘦西湖西苑建筑工地通过考古发掘,让这个一千多年前的故事重见天日。

    据考古队员刘刚介绍,这三座墓的方向都是从东往西南,其中最大的墓长4.9米、宽2.4米,在最底层,因为现在只能看到墓底,很难判断年代,只能推测可能是六朝时期。另外一座唐代砖室墓长约3.9米、宽1.5米,还有一座是唐代平民土坑墓,只有2米长、60厘米宽。这三座墓出现在同一块墓地,符合汉族墓葬习俗。

    在墓制规格最小的墓中,发掘出三枚开元通宝。

    考古人员凭土识墓

    考古人员是怎么发现这些只见墓底的古墓呢?

    刘刚介绍说,这些古墓的发现都是通过看土看出来的。墓穴中的泥土在考古学上被称为熟土,有人工的痕迹,他们可据此准确地判断出古墓存在的痕迹。

    可惜不见陶器,只见陶片

    在挖掘现场,一座六朝的古墓出土了若干陶片,主要是我国早期的陶器品种——硬陶。在花纹上,有“米子纹”、“布纹”。其中布纹是用布印在灰土上印压而成的。但是因为这座古墓破坏比较严重,只能看到零星的陶片。据刘刚介绍,这些陶片不属于同一个陶罐,可能属于多个陶器制品。


关键字: 内容标签:通宝,开元,扬州,出土,惊现,考古,三座,三枚,现场
下一篇: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首件军官俑破土欲出||上一篇:安徽濉溪发现宋金时期的古墓群 数量不低于20座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