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这段位于莱芜市境内的鲁长城,全长30余公里。长城遗迹均位于山岭北侧,由石砌的城墙与城堡组成,在埠东南与五龙村北一带保存较好。城墙现存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高处可达2米以上;厚度为1.2—2.8米,较厚处以石砌城墙中间夹杂沙土碎石。城墙多修筑于两山之间的平缓地带,山顶之上构筑城堡和防卫哨所,悬崖绝壁之处往往依据自然天险。城堡多呈圆形或近圆形,居于山顶最高处,由2至3个城圈依山势修建。城堡内中央部位常见有圆形或方形石砌建筑。城堡的四角或拐弯处常发现有面积较小的圆形哨所遗迹。墙体保存较好的哨所在北壁上可见瞭望口。城墙和城堡多就地取材,利用山顶石料垒砌而成。大盘顶是此次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面积较大的城堡,南北最长85米、东西最宽42米,该城堡城墙最厚处3米左右,残存高约1.1—2.5米;城堡内残存石砌方形房址二十余座,目前大多数仅残存高约0.30—0.40米的底部。根据现有的走向来看,鲁长城向东、西方向沿山势伸入泰安市境内的可能性非常大。
普查队员在长城遗迹所经过的山顶及山下关口附近发现多处春秋战国时期遗址,为长城的年代提供了依据。采集陶片可辨识器形有陶鬲、陶盆、陶罐和豆盘等,年代范围大多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山下遗址年代范围上限可到西周晚期。发现遗物的山顶遗址有峪门山、葫芦山西山、黄羊山和青羊崮等,青羊崮遗址还发现有厚约30厘米的文化层堆积;紧邻长城的山下遗址则包括柳桥峪、邵家庄和白马峪等。上述发现说明,此次发现的莱芜段的长城遗迹,年代应该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从地理位置上看,这段长城遗迹北距齐长城遗址约70—80公里,两者之间为汶河支流牟汶河冲积平原。这一地区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交界之地,齐鲁两国之间的战争,如长勺之战、艾陵之战,与会盟,如夹谷之会就发生在这一区域之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此次发现的长城的修筑方式和走向来看,主要是修筑于山岭的北坡,且与齐长城大体平行,应该是鲁国为了防御北面的齐国而修建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长城,山东,普查,遗迹,文物,鲁国,发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