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亲历者口述:兵马俑地下军团的发现过程(图)(2)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开的三个试掘方到1975年3月工作结束,至此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全部揭示出来,计出土陶俑500余件,战车6乘,陶马24匹,还有大批的青铜兵器和车马器。结合钻探资料获知,一号坑内有10条东西向的隔梁,11条东西向的过洞,东西两端各有一条南北向的长廊,坑的四周,各有5个斜坡形的门道,是个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的大型俑坑。根据已出土的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6000件。 
    随即这一惊人的消息不胫而走,每天闻讯赶来的观众把考古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国务院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对这一情况非常重视,决定由国家拨款150万建设兵马俑坑遗址博物馆。
    考古队员听说要建博物馆,既兴奋又忧心,压力很大。喜的是建博物馆可以解决出土陶俑保护问题,忧的是要在工地建遗址博物馆,俑坑的全貌远远还没出来,可博物馆该盖多大,心里没谱,过大过小都会造成损失。于是考古队加紧勘探,疏探5米一个,改为米探,一米一个,后来又改为梅花探,最终搞清楚了兵马俑坑的大致范围。
    一号坑第一次正式发掘
    1979年5月18日,一号兵马俑坑正式发掘。全坑共划分为20米×20米的27个探方,首先清除探方上部堆积的表层土。不久,大部分探方上层的堆积土被清除,露出了部分棚木遗迹。接着工作人员集中力量发掘一号坑东端的五个探方,共出土战车8乘,陶俑、陶马1087件,各种青铜兵器(大部分为铜镞)及车马器约4万件。工作人员对出土的陶俑、陶马的一部分进行修复,并按原位陈列。兵马俑的大小和真人、真马相似,一列列、一行行排列有序,气势恢弘,令人惊叹,犹如千军万马扑面而来,使人感受到一种极具震撼的艺术魅力。
    1979年10月1日,一号兵马俑坑考古现场采用边发掘边开放的方式,向国内外观众开放。从此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慕名而来,一睹秦俑风采。
    1984年4月底,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保护大厅的基建工程竣工。大厅东西长204.5米,南北宽72.5米。厅顶距坑底21.9米,是一座拱形式的大型建筑,把一号坑全部罩于大厅内。建筑体量之大、规模之宏伟,令人惊叹!
    大厅在建之时,考古队员又将视线转向了秦陵其他方位,既然东边有俑坑,那么西边、南边和北边还有吗?于是考古队员开始在四周钻探,但连续几个月没有收获。1976年4月21日,钻探工人钻探发现地下土质较硬,4月23日探出陶俑碎片,这就是紧邻一号坑东端北边的二号坑,后来挖掘6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400余件,内容更加丰富,出土跪射俑、80座战车,军阵复杂,步战车结合出现。5月11日在一号坑西端北侧发现三号坑,发掘500平方米,72件文物。兵俑呈面对面夹道排列,这是统帅一、二号坑的军事帷幄所在。
    一号坑第二次发掘
    在大厅建成竣工后不久,1985年冬天,一号坑开始进行第二次正式挖掘。进行了约有一年时间,突发意外事件,一号坑考古工作被叫停。不过第二次挖掘成果丰硕,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文物1000余件,揭去了土层,没有做细部处理,兵俑仍然以出土时的姿态留在俑坑中。不想国外专家看到后倒异常兴奋,大加赞赏,说中国人很聪明,把兵俑出土时的状态保存下来,很是难得,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文化信息。一号坑挖掘叫停后,考古队员并没有停歇,很快又转向了三号、二号坑的挖掘。
    作者:黄晓峰 张井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兵马俑,口述,军团,地下,过程,发现,亲历者
下一篇:"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现珠海 为丈量土地比照物||上一篇:亲历者口述:兵马俑地下军团的发现过程(图)(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