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本报报道了我市考古人员对东门遗址进行再次考古发掘的消息,记者昨获悉,东门遗址主门道位置刚发现了南宋时期的门道,同时,疑似北宋马面也重见天日。
昨天下午,当记者再次来到东门遗址现场时,考古人员正在北侧忙碌着,而在前几天发现的三条明清时期的排水沟的东侧,则出现了一处南宋时期的门道,据现场考古人员王小迎介绍,据之前考古勘探,此处应该还有北宋、五代等时期的门道。为了战争防御需要,南宋时期的门道与其他时期相比最狭窄,仅4.1米。
东门遗址北侧,主城墙外发现一处疑似北宋时期马面,长度约9.35米,可惜,目前仅残留城墙包装基础。在昨天的考古发掘中,发现“马面”最西侧突然“消失”了,现场考古人员推测,这一段“马面”很可能遭到破坏。此外,王小迎告诉记者,按照目前考古发掘的情况推测,此处可能与城墙连为一体,至于是否是马面,还需继续发掘。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久海认为,目前所猜测的马面,也有可能是早期的瓮城,他们正在对解剖面进行研究,所以,暂时还不能确定到底是马面还是瓮城。
因为目前工作人员忙于对北侧进行考古发掘,东门遗址主门道的结构将随后再发掘。
新闻名词 马面
一般建于城墙外侧,用于放哨或放箭,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东门,重见天日,北宋,疑似,遗址,发掘,新进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