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云南金莲山现最大青铜时代墓葬群 遗骸身首异处(2)

编辑:秋痕 来源:生活新报
 
“截止3月17日,考古队已发掘222座墓葬,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和铁器400多件。”对于这一数据,蒋志龙显得很兴奋。“澄江之前从来没有发现过墓葬群,只有单独的墓葬,现在的发现说明古滇文化的覆盖不单是江川,还有澄江,甚至还将更广阔。”蒋志龙说,随着墓葬的逐步发掘,从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来看,有釜、尊等器物,可以初步推断金莲山古墓群与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等为同一时代,属于青铜时代的文化范畴。“通过出土的器物,可以初步推断金莲山墓葬群可能形成于滇王政权时期。”。”

    对于挖掘金莲山墓葬最重要的意义,蒋志龙说:“与之前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等古墓群发掘的墓葬相比,金莲山墓葬里的人骨基本保存完整,且数量之多、结构之完整、现象之集中,在云南是唯一的。”这些人体骨骼除了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丧葬、习俗,具有深远的文化研究价值以外,通过体质人类学、病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的参与,可能从这些完整的骨骸中知道古人的年龄、性别、死因,并由此推测他们的族群、所处的时代环境、人们的身体状况等等。“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关于滇青铜文化的信息,重写滇王政权的历史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此外蒋志龙还有一个更迫切的愿望,就是把目前开发的古墓建成一个大型的地质公园。“其实研究古代文化只是挖掘古墓的一部分,如何让这样的古迹‘发掘一块、开发一块、保护一块’才是最终的目的。”蒋志龙说,正因为四川有三星堆,西安有兵马俑,云南就更需要一块文化古迹来表现这块土地宝贵的文化财富,而金莲山古墓不论是文化还是历史价值都有资格成为中国文化古迹中最闪耀的“明星”。

    三个月工作让村民爱上考古

    住在金莲山脚下旧城村的杨红云(化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2000多年前的古人打上了交到。作为考古队聘请的工作人员之一,杨红云基本上每天都要爬上金莲山然后耐心地挖掘深埋在脚下的一具具尸骨与文物,而且一干就是三个多月。

    杨红云是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开始协助云南省文物考古队工作,她的任务就是将埋在土里的尸骨和陪葬品一点点地挖出来。“一开始还挺害怕,虽然我知道这些尸骨在2000多年前也和我一样是活生生的人,可整天面对着这些沉睡了上千年的骷髅心里总是有点发毛。”杨红云说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总是不敢在晚上回家,因为按照村里的习俗,要是惊动了以前的先人是会遭到报应的,要是随便挖掘先人的遗骸可是要惹上杀生之祸的。所以在工作的头一个月里,杨红云还动摇过是否放弃这份工作。不过随着对考古工作的了解和深入,杨红云开始喜欢上了这份“大逆不道”的工作。

    “看,这具尸骨的头颅是朝下的,说明是俯葬,这在众多的墓葬习俗中是很罕见的。通过这具尸骨盆骨的宽度来判断,我估计这是一位女性,而在她傍边的另外一具尸骨说不定是她的丈夫。”杨红云指着正在挖掘的一具尸骨向记者讲出了自己的推断。在三个月的工作后,以前对考古一窍不通的杨红云已经快变成了半个考古专家,一讲起关于考古的事情就滔滔不绝。“有时我还会把工作遇到的趣事讲个家里7岁的儿子听,他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在杨红云看来,每一具尸骨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也正是杨红云爱上考古工作最主要的原因。

    “当我挖到一具尸首分离的遗骸,我想这会是一个英勇战死的战士;如果是两具互相依偎的尸体,我想这也许是一对苦命的鸳鸯;要是在尸骨旁发现精美的饰品,我想这应该是当地某个名声显赫家族的千金小姐。”对于杨红云来说,考古的乐趣恰恰体现在对出土的文物和遗骸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无限遐想。“每天都有新的尸骨和文物出土,每天都会遇到不一样的故事,我现在成了这些遗骸最忠实的倾听者。”

关键字: 内容标签:青铜时代,身首异处,遗骸,云南,金莲,墓葬群
下一篇:菩提金刚塔下月疗"伤"||上一篇:洞穴内尸骨成堆疑为白莲教避难所(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