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探长沙三大古塔之飘峰塔(2)

编辑:秋痕 来源:长沙晚报
 
飞机轰炸炸不垮

    说起古塔的故事,78岁的王德成老人说,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听我的奶奶说,她还是姑娘时,村里人就开始修这个塔,她经常听到外面的号子声和拉条石上架子的声响。”

    王德成老人说,修飘峰塔时,双华村雷屋湾有个外号叫做“华大公子”的人,是个习武之人。他力大无比,能够拉开需要125公斤力气的弓。一次他参加了武举人的考试,他一把就拉开了大弓。没想到,他的竞争对手拉开了150公斤的弓,让“华大公子”与武举人失之交臂。“华大公子”回来后,一直郁郁寡欢,生怕乡邻小看他。修飘峰塔时,他的神力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那个重达200公斤的塔尖,“华大公子”一个人用肩扛上了古塔。

    王德成回忆,大概是1942年,日本鬼子打到平江,马上就要攻入长沙县。当时飘峰山上敌机飞窜,丢了一串炸弹。”王德成回忆说,“有一枚炸弹就在宝塔边上爆炸,但令人惊讶的是,宝塔只有塔基的一个小角被弹片擦伤,其余完好无损。”

    王德成老人带着笔者来到他家屋后,指着远处的山峰说,我那时只有11岁,我还看到了打仗。国民政府的95师就在后山上埋伏,平江向家市(镇)已经被日军占领。中国军队想要全力保卫进入长沙的咽喉双华村,所以飘峰山附近的几座小山包上驻扎了大量的军队。

    “机枪一架起来,日本鬼子就不敢轻易进犯。”他说,日本鬼子不敢轻易出动,就假装溃退。中国军队以为日本鬼子都跑了,于是追击,没想到日本鬼子躲在居民的屋子里,用刺刀捅开墙壁,把枪都架起来,等国民党的军队追过去时,日本鬼子就开枪射击。这次战斗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中国军队表现神勇,击毙众多日军官兵。

    “鬼子来了,我们都逃到飘峰山等大山上去了,中间的平原空空荡荡。”王德成老人说,一天夜里两军交战,双方的枪炮子弹在这个峡谷中间飞来飞去,但没有一颗打到飘峰塔。

    古塔有灵出英才

    “我听我的曾祖父说过,当时修建宝塔的石匠师傅是陈一石匠。那时候的清泰乡(开慧乡)的木匠和石匠路过此地,都要看看这个地方的风水。他们说宝塔砌在这里,一定会出一个‘大人物’。”果如其言,辛亥革命以后,就出了个缪芸可,也就是缪伯英的父亲,他时任湖南省教育司主任。

    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现在每天都有许多来缪伯英故居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双华村缪伯英故居,缪伯英的侄孙缪俊杰告诉笔者,前一阵子还有几位日本友人来到这里参观。平时许多游客也会向他打听飘峰塔的故事。他说,据老一辈的人说,当时家族内有个富豪叫做缪十万,缪家想用这么一座塔来把山脉的灵气装在这一片土地上。缪家在这里是望族,所以绵延数十代人才辈出,一个家族能够带头修建宝塔,足以证明当时此地的富庶。

    相关专家认为,从飘峰塔的作用看,古塔与原来意义上的佛塔不同,注入了封建礼教思想、崇尚之风,有倡导教化的作用。

    古塔历经百年,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成为了当地居民爱好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一些专家表示,塔的历史内涵,也随着时间的飞逝逐步赋予了新的含义。

    “飘峰山森林面积2000多亩,属于尚未开发的生态林地,而且飘峰山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名气,我们准备从旅游、观光、休闲的角度进行整体开发。”长沙县开慧乡党委书记周习彬表示,飘峰古塔作为由北面进入长沙县的第一塔也将纳入开发和保护的范畴。

    有文人骚客曾说,飘峰古塔作为建筑艺术,是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媒介。在长沙县碧水青山的景致中显得玲珑秀巧,绰约多姿的古塔,将秀山丽水点缀得更加美丽娇娆。

    相关链接:长沙三古塔

    飘峰塔

    位于开慧乡双华村的飘峰塔,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

    惜字塔

    望城县茶亭镇谭家园村有一座惜字塔,七级六面,建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丁字湾产麻石,故此塔就近采料,用麻石砌成,1901年塔尖被雷击倒,成了无塔尖的六面体,后塔尖处生长一株野胡椒树,就像一把绿伞插在塔顶,数里之外即可见到,蔚为奇观。

    培文塔

    培文塔位于浏阳市龙伏乡培文村。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乡绅沈白倡建。相传沈氏屡试不中,他自负才高八斗,只因“文星不灿”,遂决心“培文”。培文塔是一座七层八重檐高翘的古塔。平面作八边形,立面为椎形,通高26米,一层南向门额镌正楷“培文塔”三字。塔下河水涟漪,拱桥如虹,山峦塔身倒影,相映成趣。该塔被列为浏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于1998年倒塌。

关键字: 内容标签:探长,三大,飘峰塔
下一篇:探长沙三大古塔之飘峰塔(1)||上一篇:重庆天池山发现48间神秘石屋 疑为巴人遗址(1)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