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广富林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出土大量文物(3)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出土文物
 

 
发掘现场
 
广富林文化的墓葬一共发现9座,其中6座分布在发掘区西北部邻近湖岸地区,此处应是一处广富林文化墓地,其余3座散布在发掘区东部。通过这些墓葬,我们对广富林文化的埋葬习俗有了一定了解。除M40外,广富林文化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度在2米~2.4米、宽0.6米左右;墓坑,深15厘米~32厘米;大多没有随葬品,仅2座墓葬有随葬品,M35随葬器物最多,共8件,集中在墓主右侧下肢骨处,器形有陶鼎、罐、杯、豆、纺轮和石刀,M36随葬2件陶器;葬式为单人葬仰身直肢,头向不一,有东北、西南和东南等不同方向。M40比较特殊,为椭圆形土坑竖穴墓,屈肢葬,身体扭曲,上肢向上抬起,下肢也弯曲,墓主的死亡原因可能比较特别。

    广富林文化的水稻田确认一处,位于发掘区东南部,为形状近似椭圆形的大浅坑,西部被一条沟破坏,东西残长6.1米,南北宽3米,最深处12厘米。稻田边线弯曲,东部较窄,西部较宽,坑底不甚平整。填土为黑灰色沙性黏土,含少量陶片、稻米和稻壳,填土中有许多细小植物孔洞,有的孔洞中还发现植物根、茎。土样经检测,其水稻植硅体含量已达到水稻田标准。

    通过以上发现,我们加深了对该遗址广富林文化时期的古地貌环境、村落和经济形态的认识。聚落的北面和东面是湖泊,广富林聚落先民缘湖而居,房址主要集中在发掘区东部和东北部的湖边地带。水稻田也主要集中在发掘区东南部的湖边地区,这样的聚落布局,有利于生活和生产的取水、用水。广富林文化房屋既有地面式建筑又有干栏式建筑,规模最大的F3位于发掘区东部,而其他房址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湖边,房屋分布分散,聚落内部没有明显的集权现象。这在墓地布局结构中也能体现,墓葬头向不一,墓葬间距较大,有4米~5米之远,反映墓地安排的随意性。无统一葬俗,折射其社会凝聚力不强的特点。经济形态方面,水稻田的确认说明稻米是广富林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水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先民另一重要食物来源,大范围竹、木建筑遗存就是其充分利用湖泊获得水生资源的例证。

    本次发掘还发现了一批重要周代文化遗存,发现了一些与祭祀活动相关的灰坑,这类灰坑大多出土1~2件或数量更多的黑陶器。其中,H575,坑口为圆形,坑底出土黑陶罐、青瓷碗、钵,青铜削、陀螺形木器、残漆器等各种遗物14件以上,还出土鹿角、蚌壳等。H563,坑口为圆形,直径近2米,在坑底放置有黑陶小罐2件。有些灰坑还发现祭祀用的卜甲,在H493出土的十余片龟甲中,有的就有凿痕。另外,在发掘区东部靠近湖岸地带还发现两排长方形灰坑,北面4个,南面5个,这些灰坑方向大致相同,为东北—西南向,长度80厘米~130厘米,宽40厘米左右,坑内堆积为含有大量草木的黑灰土,其他包含物极少。两排灰坑对应分布,其位置经过特意安排,功能应与祭祀活动有关。

    周代重要遗存还有:水井J38,井圈为中间掏空的圆木,分上下两层,上层直径大,用突榫与下部井圈固定,木井圈外部还垒砌石块加固,水井做工考究,木质井圈还起到保护水质的作用。东周时期一件青铜鼎残件,折沿、腹部饰鱼鳞纹,器身布满烟炱,是一件实用器物,这是上海地区考古发掘出土时间最早的青铜器。H542的木桨,用一根整木削凿而成,长1.5米。

    以往已经了解广富林遗址的周代遗存分布范围很大,出土器物种类多样,十分丰富,是一处相当繁荣的聚落。此次发现的祭祀坑和青铜器充分显示广富林遗址在周代具有较高的社会等级。

    除了广富林文化和周代时期遗存外,本次发掘还发现了良渚文化和宋元时期遗存。良渚文化的G65是一条小河,最宽处约13米,从西向东贯穿整个发掘区,河底东高西低,深1.4米~1.8米。河内堆积分为4层,包含许多良渚文化中、晚期遗物。G65淤塞后被良渚晚期陶片堆覆盖,陶片堆内陶片分布密集,有T字形鼎足、豆盘、鬶口沿、杯、罐口沿等器形,并有较多石块、兽骨等。宋、元时期遗存主要发现一些近方形、长方形的大型灰坑,如H524坑口近方形,长近9.55米、宽约8米、现存深度约1米。这些灰坑出土遗物较少,主要有青白瓷、白瓷和黑釉瓷器残片,器型有碗、执壶、盏等。从生活废弃物较少情况分析,这些灰坑可能与生产活动有关。

    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为广富林文化遗存,所发现的房址、墓葬、水稻田、湖边竹木遗存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富林文化内涵,对广富林遗址的地理环境、村落布局和经济形态的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该遗址不仅是广富林文化被确认的第一处遗址,而且是迄今所见广富林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遗址。周代遗存的发现,使我们重新认识广富林遗址在周代的社会发展水平,这对上海地区城镇起源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富林考古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出土,遗址,发掘,文物,成果,广富林
下一篇:慈禧故乡吉林叶赫镇发现青铜文化遗址群(图)||上一篇:"火焰山下清代干尸"续:年内有望对公众展出(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