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古遗迹的挖掘现场。陈杰摄
本报昨日刊登《五千年腰古遗迹“藏身”核电基地》消息后,引发江门文化界的强烈反响,江门当地许多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腰古遗迹的发现对台山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台山文明史也将向前推进1000年。
考古进展
目前发掘工作仅局限遗迹上层
“根据文化遗存的形态特征和组合特点,初步判断它们的年代为距今4500~5000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魏峻博士介绍,在第一发掘区和第二发掘区,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遗迹,其中在第一发掘区,除了现在已经发掘的上层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迹外,隔着上层30多厘米的沙土层下,从遗迹发掘现场分析,已经确证下面还存在较早年代的文化遗迹。
魏峻说,目前发掘工作仅局限在遗迹上层,而下层文物的发掘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但可以确定还有更早的文明存在。
历史意义
台山文明前移1000年
“作为百越文明的一部分,岭南沿海区域一直存在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文明。”魏峻博士说,根据考古发现,在珠海等沿海或者岛屿沙堤上,已经零星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文明,台山发现这类文明也很正常。
不过腰古遗迹的发现对遗迹所在地的台山有着重要意义。文物保护专家、五邑大学梅伟强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腰古遗迹存在的时间确定为近5000年前,“台山文明就前移1000年。”
据梅教授介绍,在台山文明存在时间的确定上,曾被学术界承认的主要有两个时间分界点,第一个是3000年,第二个是4000年。梅教授说,在上世纪中期,广东省考古队根据在台山发掘的文物推定,台山存在的最早文明应为4000年前,从而修正了以往提出的3000年的说法。不过,腰古遗迹的发现,再次把台山的文明提前了1000年。
遗迹保护
腰古遗迹保护有两大困难
地处台山核电建设基地的腰古遗迹会不会特意设立一个场馆进行保护?发掘的文物该如何处理?据魏峻博士介绍,“保护腰古遗迹存在很大的难度”。
“沙土保存性差是腰古遗迹保护碰到的最大难题。”魏峻博士说,沙丘遗址挖掘难度非常大,沙层不稳定性以及“探方”四壁非常容易风化坍塌,都会严重扰乱古代文化曾经的原始位置,导致不同层位的遗迹混在一起,分不清年代。
魏峻称,另一个原因在于遗迹坐落在核电建设基地里面,而核电站在管理上十分严格,如果特意建立保护场馆供人们观展也不太可能。“目前的想法是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将不同的文物分派到省博物馆等处进行保护较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腰,仅限,遗迹,发掘,尴尬,保护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